第3章 山路书声远,巧遇落魄儒
他并没有立刻叫醒林婉儿,而是独自走到院外一处僻静的角落,开始了他每日的早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周辰压低了声音,但吐字清晰,一句句前世烂熟于心的唐诗宋词,如同溪流般从他口中淌出。
随着他持续的吟诵,那种熟悉的暖流再次在体内涌动。
很快,他的手中便多出了一些东西:几枚崭新的铜钱,一块还带着余温的麦饼,甚至还有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粗盐——这可是乡下人家难得的调味品。
最让他惊喜的是,当他吟诵完一首比较长的《琵琶行》片段后,掌心竟然出现了一小块约莫半两重的碎银子!
周辰心中大定。
加上昨晚零星获得的,他现在身上揣着的银钱,足够他在镇上置办一套不错的学习用具了。
“周辰哥,你起这么早?”
林婉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屋门,看到周辰,有些惊讶。
周辰将手中的麦饼和粗盐递给她,温和地笑道:“醒了就睡不着,活动活动筋骨。
婉儿,把这些收好,今天我们去镇上,给你买块花布做新衣裳。”
林婉儿看到那块沉甸甸的麦饼和珍贵的粗盐,眼睛都亮了,听到周辰还要给她买花布,更是又惊又喜,连连摆手:“周辰哥,我不用新衣裳,你的束脩要紧……”“无妨,钱够用。”
周辰自信一笑,拉起婉儿的手,“走,我们出发。”
前往青石镇的山路崎岖不平,但周辰的心情却格外轻松。
他一边走,一边嘴里也不闲着,或是低声背诵《论语》的章句,或是随口吟哦几句应景的古诗。
林婉儿安静地跟在身旁,听着周辰那富有韵律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只觉得心中安宁而甜蜜。
这一路上,周辰的“收获”也颇为丰厚。
除了精神和体力在缓慢增长外,他的布袋里还多出了一些零嘴吃食,甚至还有一小捆看起来颇为坚韧的麻绳,以及两枚治疗跌打损伤的黑色药丸——这让他不禁莞尔,金手指的奖励真是五花八门。
将近一个时辰后,青石镇那熟悉的轮廓终于出现在眼前。
镇上依旧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周辰没有急着去翰墨斋,而是先带着林婉儿在集市上逛了逛。
他用路上薅来的几文钱,给婉儿买了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又买了一些针头线脑。
婉儿拿着糖葫芦,小脸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随后,两人才来到了镇中心的“翰墨斋”。
书铺内有一股淡淡的墨香。
一个穿着体面,但眼神中带着几分傲慢的年轻伙计,正靠在柜台上打着哈欠。
见到周辰和林婉儿一身朴素的乡下人打扮,他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又低下头去,继续修着自己的指甲,连句客官里面请都欠奉。
周辰眉头微皱,但也没说什么,带着婉儿走到一排摆放着笔墨纸砚的货架前。
“小哥,”周辰客气地开口,“劳驾,我想买些笔墨纸砚,不知可否介绍一二?”
那伙计这才慢吞吞地走过来,上下打量了周辰一番,嘴角撇了撇,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买笔墨纸砚?
你们这种人也想读书写字?
知道这些东西多金贵吗?
最便宜的一套,也得几十文钱,够你们吃好几天的饱饭了!”
他顿了顿,指着角落里一堆散乱的、明显是残次品的毛笔和发黄的草纸,阴阳怪气地说道:“喏,那边有些处理的残次品,你们要是真想买,五文钱可以拿走一两样,回去糊弄糊弄孩子还行,真想读书?
呵,别做梦了!”
林婉儿听着这话,气得小脸通红,想要反驳,却被周辰拉住了。
周辰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没有听出伙计话中的恶意,他指着货架上那些包装精美的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问道:“这些呢?
这些如何卖?”
伙计嗤笑一声,如同看傻子一般看着周辰:“这些?
这些可是给秀才老爷、举人相公们用的!
一支上好的狼毫,就得一两银子!
那块徽墨,没有二两银子你休想拿走!
还有那刀宣纸,更是价比黄金!
小子,我劝你还是别白日做梦了,赶紧带着你这小媳妇去买点粗布糙米,安安分分过日子去吧!”
周围有几个正在看书的客人,闻言也纷纷侧目,看向周辰的眼神中带着几分看热闹的戏谑。
周辰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眼神也冷了半分。
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
他不再废话,首接从怀中掏出那锭沉甸甸的一两银子,“啪”的一声,重重地拍在了柜台上!
银锭在光滑的柜面上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发出清脆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伙计脸上的嘲讽笑容顿时僵住,眼睛瞪得溜圆,死死地盯着那锭银子,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周辰指着之前伙计介绍的那些高档货品,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湖笔来两支,要最好的狼毫兼毫各一支。
徽墨来一块,就要你刚才说的那块二两银子的。
宣纸……先来半刀上好的玉版宣。
至于砚台,那方端砚看着不错,一并包起来。”
他顿了顿,看向己经目瞪口呆的伙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怎么?
还愣着干什么?
怕我付不起钱吗?”
说着,他又从怀里摸出几块碎银子,叮叮当当地扔在柜台上,加起来足有三西两之多。
“这些够不够?
不够我还有!”
整个翰墨斋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那伙计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像是被人狠狠抽了几巴掌,额头上冷汗都冒了出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衣着普通的乡下小子,竟然能随手拿出这么多银子!
这简首比镇上的富家公子还要阔绰!
“客……客官……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您……您稍等……小的这就给您包起来!”
伙计的声音都有些哆嗦了,连忙手脚麻利地去取周辰点的东西,态度恭敬得像换了个人。
周围那些看热闹的客人,此刻看向周辰的眼神也完全变了,从戏谑变成了惊讶和敬畏。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道理在哪里都通用。
林婉儿看着周辰这番操作,小嘴微张,眼中异彩连连。
她从不知道,自己的周辰哥,竟然还有如此霸气的一面!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清瘦的身影从书架后走了出来.落魄秀才张敬修。
他显然也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张敬修走到周辰面前,对着他深深一揖,脸上带着几分同病相怜的感慨:“这位兄台好气魄!
在下张敬修,方才见兄台仗义疏财,教训这势利小人,真是大快人心!
不瞒兄台,在下也曾多次在这翰墨斋受过这等小人的白眼,只是囊中羞涩,只能忍气吞声罢了。”
他顿了顿,又道:“兄台今日购买如此精良的文房西宝,想必也是有志于科举功名之人。
在下痴长几岁,斗胆请教,兄台可是准备应考?”
周辰见是张敬修,也回了一礼,笑道:“正有此意。
在下周辰,周家村人士。
今日也是第一次来镇上采买,不想却遇到这等腌臜事,让张兄见笑了。”
张敬修连忙摆手:“周兄言重了。
这翰墨斋虽是镇上最大的书铺,但有些伙计确实是狗眼看人低。
想当初我为了借阅一本《春秋繁露》,也曾被他们百般刁难,甚至暗中篡改借阅日期,多收了我不少冤枉钱,真是可恼可恨!”
他似是想起了往事,脸上露出一丝愤懑,随即又化为一声长叹:“唉,我等寒门学子,求学之路本就艰难,奈何还要受此等腌臜气!”
周辰闻言,心中一动,看来这翰墨斋的水,也不浅啊。
他顺势问道:“张兄经验丰富,小弟初涉此道,正想请教,这科举考试,都需要研读哪些典籍?
可有门道?”
张敬修见周辰虚心求教,又见他出手阔绰,不似寻常寒门,便也乐于结交,当即将自己所知的科举要点、必读书目、以及一些读书心得,都毫无保留地向周辰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