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那寇首陈烈乘天子临阵之时自带十万贼子绕林涉水,惧我天子圣威而攻袭聊城。
那聊城诸位亦知,是西方交通之所,水陆易道之处。
天子涉险势迫贼寇,携那聊城驻军及周边十数万大军,想那列阵则罡风萧萧,起阵则战风猎猎。
静则猛兽凶禽不敢前,动则烛龙金乌莫敢近。
何料陈烈小子奇兵诡谲,竟列阵聊城之下,披挂高墙之外;不似常贼寇那般散乱,万军寂寂却无声,谁人知这陈烈老贼带的是那亲王八万兵,精锐二万贼,阵前威风无比,大戟一扬首指聊城成化门,又肆笑道:‘本将且帅十八万骁锐来围,料尔等大军己去,区区贩夫走卒也可守城?
哈哈哈哈哈’金甲红缨武画戟,万人噤声此虏后;门楼之上确无雄师展风,无人上前与贼首对阵,陈烈更是觉着聊城尽在眼下。”
先生又端茶碗,作细品样;里层的孩子闷不住,急着想要知道聊城的下文,叽叽喳喳一片,外层无事的人群也是个个揪着心,想这说书先生却也怪,话本与其他先生的不同,这故事也新鲜,便也乐意听着。
先生喝罢,长舒一气接着道:“陈烈见久久无人应,笑意堆满了脸,向着那成化门便大喝:‘守城之人出降则生,拒守则死!’话说那城门内马蹄声,人吼声,鼓响,金喧成片杂乱,人人却不自危,个个备在成化门后,数千人马井列,似不知那万军只一墙之隔。
为首的将军便是那三尺红缨月照盔,银甲云袍万斤弓;竖眉凤眼神威相,一跨赤马陷敌军的许将军炎晖。”
先生抬手又拍响木,正到畅意之时先生也激动起来,继续道:“陈烈贼只见那成化门先前还如万年巨石,话才落音门便轰隆巨响,忽而裂开缝隙。
心念大喜,此聊城号万古不破也不过为我一合之敌,略施小计便尽在我手,只待向亲王讨赏便是。
说时迟那时快,陈烈眼见着成化门开那一线,石中青天便飞出一长箭迅如惊雷,动若疾风,霎时出现在陈烈眼前,那贼首双目圆瞪,何曾想到那疾风首贯,杀得风声厉厉,陈烈仰倒下马,一命呜呼,最后一声惊啸被聊城守军冲出的杀喊声掩盖。
那门越展越开,守军凛凛嘶喊震天,马蹄乱乱争先出门,先头贼兵先见神羽首入寇首陈烈眉心,后见门后军队盛威,看的见的只观得烟尘一片,看不见的只听着嘶吼动天,顿时双方竟鸣争勇,怎料许将军一队骑出如剑刺入敌阵,啸啸长戈一挑便是一贼***,赫赫马刀一挥便是群寇枭首。”
先生也双手比划着,一时如那贼首见迅雷,瞬息舍命;一时如那群雄破贼,扬戈挥刀,那脸上更是生动:如那人物般惊悚,似真有人们看不见的飞箭瞬息来索命;如那人物般凶厉,似真有敌寇在面前正挥刀枭其首。
“亲王兵与贼兵哪见过这阵仗,精锐前锋前数下还击反迎,又有知那群龙无首则乱,何况区区贼寇?
终是抵不住许将军的威风,被大破前锋,首入中军,不知哪贼慌乱大喊‘我军大败!
我军大败!
’贼军个个掉头鼠窜,丢盔弃甲。
聊城前平原阔阔,抬眼千里;贼军慌张西窜,不知何处。
许将军念着军势大盛却也未作深追,数里便反。
向将士道:‘我军威盛,虽乘胜莫追,免寇反击,徒折我神武男儿。
’城中军士见许将军一击败敌凯旋而归,个个大喜过望,欢呼一片。”
众人听此也喜笑颜开,连声称好。
说书先生又呷口茶,展扇接道:“欲知天子如何大败敌军,且听下回分解。”
闻此话有钱的人便抛出个铜钱向着先生,先生便作揖拾钱。
孩子们麻雀样叽叽喳喳论着陈烈如何如何,许炎晖如何如何,三五散去。
说书先生拾起铜钱,正收拾着桌凳准备返回,却听见一人道:“先生故事讲得精妙,这话本也是新奇,不知能否让晚辈一观先生收藏。”
先生只管着收拾,便是头也未抬便答:“都是些老故事换了个新话式罢,有个什么看头!咱不过用着这故事赚得三两铜板图口饱饭,想方设法从旧物什里找点新家伙,值得看个甚么!”
收拾完抬头才见那青年书生模样,青衣朴素,拱手揖着,快步上前扶起:“我一个说书的哪受得先生礼!
莫折煞了老头我。
我看君子之道不在此,圣贤书方为归宿。
有这闲工夫莫不如多观那《诗》与《书》才是。”
青年却道:“在下听这话本才知先生也是大才之人,诗书之途终归名利,况此天下何处不有足食之业!
追名逐利之事不过此生,何不求万世之名!
愿学先生此市井话业,期留得凡辈话本传世。”
先生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小先生何出此言!
匹夫不过世俗野人,哪有大才参得透这世事变化。
如若真对我这老匹夫的话本感兴趣,那便随我去住处,看看便是。
若是阅后还想着如我这般漂泊世俗,那便随我从这南蛮走向朔风起处,记下这大争之世。”
“在下李铭,南楚王城人氏,先生若是不弃......”先生双目微张,冷光凛然一现便消失却笑道:“欸,李公子且随我走,到我那小院看看再聊这些也不迟。”
先生便领着李铭向城西,顺带买了些蔬食回去。
先生不言姓名,只言称呼为珏渊先生。
常年漂泊各地,观世事,记人情,流离辗转来了这平襄城。
平襄城不大,两山为峡,长河作伴,到先生小院不过一刻。
径入房门,先生道:“话本皆在左边屋子里,案上摊着那本为今日所讲,其他随意翻阅。”
便任着李铭去,自顾向着灶厨去生火做饭。
李铭答应着向那屋子里望去,三丈之室只一方床,一书案,一方凳,百余书之外再无其他。
便向书案去,翻阅那无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