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两岸的山峦笼罩在蒙蒙水雾中,越州窑场的烟囱却日夜吐着浓烟。
十六岁的林知夏踮着脚,在堆满陶坯的作坊里穿梭,粗布裙摆沾满泥浆,发间还别着一片青翠的竹叶。
"知夏,快来帮忙!
"师兄陈望舒的喊声从窑口传来。
知夏慌忙放下手中修补的坯体,奔到龙窑前。
只见窑工们正合力将最后一摞坯体推进窑室,陈望舒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最上层的位置:"这批秘色瓷要烧足七日七夜,火候绝不能差。
"知夏仰头望着巍峨如龙的窑体,心跳不禁加快。
越窑以烧制秘色瓷闻名天下,那如冰似玉的釉色,是无数匠人穷极一生的追求。
她的父亲林鹤年,曾是窑场最顶尖的制瓷师傅,却在三年前的一次窑变中葬身火海。
自那以后,知夏便跟着陈望舒学习制瓷技艺,从拉坯、修坯到配釉,每一步都倾注着对父亲的思念。
深夜,知夏提着油灯来到釉料房。
月光透过木窗洒在案台上,数十个陶碗盛着不同配比的釉料,泛着深浅不一的青绿色。
她拿起一支竹筷,轻轻搅动碗中粉末,这是父亲留下的秘方——用当地特有的瓷石、草木灰,再加入神秘的"釉母",才能烧制出最纯正的秘色。
"这么晚还不睡?
"身后突然传来声音。
知夏 startled,手中的竹筷差点掉进釉料里。
回头一看,竟是窑场主家的女儿苏明玥,这位千金小姐身着锦绣罗裙,手中摇着湘妃竹扇,在简陋的釉料房里显得格格不入。
"明日开窑,我想再检查一遍釉料。
"知夏低声回答。
苏明玥瞥了眼案台上的陶碗,冷笑一声:"就凭你,也想复刻出失传的秘色?
我爹说了,你父亲的秘方早就在那场大火里烧没了。
"知夏攥紧衣角,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父亲临终前曾在她耳边念叨:"釉母...藏在..."可没说完便咽了气。
这些年,她翻遍了家中旧物,却始终找不到所谓的"釉母"。
正当气氛僵持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窑工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
窑温突然失控,火苗窜出窑口了!
"知夏和苏明玥对视一眼,立刻冲向窑场。
龙窑前已是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