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批着奏折,神色冷峻,李斯则在一旁,时而研墨,时而轻声进言。
“丞相,你看这六国局势,韩己归降,其余几国虽负隅顽抗,却也难挡我大秦铁骑。”
嬴政搁下朱笔,抬眸看向李斯,目光中透着志在必得的豪情。
李斯微微欠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陛下圣明,六国覆灭乃大势所趋。
臣以为,可先攻赵,赵国一除,燕齐便如断翼之鸟,不足为惧。”
嬴政听后,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书房回荡:“丞相所言,正合朕意。
有丞相相助,朕何愁天下不定!”
那笑声中,满是对李斯的赏识与信任。
随着秦国的不断扩张,嬴政与李斯之间的默契愈发深厚。
一日,嬴政在宫中设宴,与李斯对饮。
酒过三巡,嬴政起身,走到李斯面前,亲手为他斟酒。
“丞相,自你入我大秦,为朕出谋划策,朕方能一步步走向这天下之主的位置。
你我君臣,实乃天作之合。”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中的光芒在烛火映照下格外明亮。
李斯忙起身,单膝跪地:“陛下厚爱,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嬴政伸手扶起他,两人的手短暂相触,李斯心中一震,抬眼对上嬴政炽热的目光,一时间竟有些失神。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
嬴政决定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赵国。
出征前,嬴政在大殿上向将士们训话,言辞激昂,士气大振。
李斯站在嬴政身旁,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满是倾慕。
“此去赵国,朕定要让赵王俯首称臣!”
嬴政挥剑指向远方,仿佛己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斯低声道:“陛下必胜,臣在咸阳城静候陛下凯旋。”
嬴政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温柔:“待朕归来,再与丞相共商天下大计。”
赵国之战异常激烈,嬴政亲临前线,鼓舞着秦军的士气。
李斯在咸阳日夜操劳,为前线筹备粮草、调配兵力。
每当夜深人静,李斯总会望向北方,心中牵挂着嬴政的安危。
终于,嬴政凯旋而归,咸阳城一片欢腾。
李斯早早地在城门口迎接,看到嬴政的那一刻,他眼眶微红。
嬴政大步走下马车,径首走向李斯,两人对视一眼,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朕回来了。”
嬴政轻声说道。
李斯微微颤抖着回应:“陛下归来,实乃大秦之幸。”
嬴政抬手,轻轻抚上李斯的脸颊:“这一路,辛苦你了。”
李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盛大的凯旋仪式中,两人旁若无人,眼中只有彼此。
嬴政与李斯回到咸阳宫后,朝堂之上,嬴政论功行赏,嘉奖此次出征的将士,同时也对李斯在后方的操劳之功予以重赏。
散朝后,嬴政留下李斯,两人踱步至御花园。
时值春日,园内繁花似锦,落英缤纷。
嬴政停下脚步,望着眼前的美景,说道:“丞相,如今赵国己灭,燕齐楚魏指日可待,待天下归一,朕要与你一同俯瞰这万里江山。”
李斯心中感动,微微侧身,目光柔和地回应:“能陪陛下成就这千古霸业,是臣毕生之荣幸。”
然而,随着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朝堂上的势力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一些老臣对李斯这个外来客备受嬴政宠信心生不满,暗中勾结,试图削弱李斯的权力。
一日,李斯在处理政务时,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罗列了诸多他的“罪行”,言辞凿凿。
李斯心中一惊,深知这是有人在背后算计他。
他拿着信匆匆去见嬴政,嬴政看完信后,脸色阴沉,将信狠狠掷于地上:“丞相,你我相知多年,朕岂会信这些无稽之谈,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嬴政当即下令彻查此事,很快便揪出了背后主谋。
在朝堂之上,嬴政当着众臣的面严惩了那些妄图构陷李斯的人,并再次郑重宣布对李斯的信任。
李斯望着嬴政坚定的模样,心中满是感激与动容。
不久之后,燕国派荆轲前来刺秦。
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
荆轲图穷匕见,嬴政在慌乱中躲避。
李斯见状,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安危冲上前去阻拦荆轲。
嬴政趁机拔剑反击,最终化险为夷。
待一切平息,嬴政心有余悸地看向李斯,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今日若不是丞相,朕险些命丧于此。”
李斯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只要陛下安然无恙,臣万死不辞。”
经此一遭,嬴政与李斯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嬴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李斯则在旁殚精竭虑,为嬴政出谋划策。
终于,秦国先后灭掉燕、齐、楚、魏,天下归一。
嬴政登基称帝,号“始皇帝”。
在盛大的登基仪式后,嬴政屏退众人,独留李斯在旁。
他拉着李斯走到宫殿最高处,俯瞰着整个咸阳城,说道:“丞相,这天下是你我共同打下的,从今往后,朕要与你共享这无上尊荣。”
李斯眼中泪光闪烁,单膝跪地:“陛下,臣愿一生追随,共守这大秦江山。
………………第一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