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张飞怒鞭督邮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刘备率关羽、张飞大破黄巾军,立下战功,本以为可获朝廷重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然那官场黑暗,岂是他们这些初出茅庐、心怀正义之人所能轻易涉足。

刘备三人得胜归来,只见涿郡城内百姓夹道欢呼,鲜花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刘备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却面容谦逊,他双手抱拳,频频向百姓致意,心中满是欣慰,暗忖:“我等所为,能得百姓认可,纵死亦无悔矣。”

关羽依旧面色冷峻,丹凤眼微眯,手抚长须,不过那眼中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对他而言,护佑百姓本就是分内之事,这欢呼声不过是他坚守道义的见证。

张飞则咧着大嘴,笑声爽朗,手中丈八点钢矛在空中挥舞,引得周围百姓又是一阵惊呼。

不久后,朝廷派来官员对他们论功行赏。

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关羽、张飞随其左右。

刘备满心欢喜地带着两位兄弟赴任,初到安喜县,他便立志要将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常常亲自下乡,查看农田水利,与老农促膝长谈,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则协助刘备处理政务,他心思缜密,断案公正,那些妄图在他面前耍弄心机的狡黠之徒,只需被他那威严的目光一扫,便不敢再吭声。

张飞虽对这些繁琐之事兴趣缺缺,但为了大哥,也强耐着性子,只是偶尔会在县衙后院挥舞长矛,发泄精力。

好景不长,一日,督邮前来巡查。

这督邮乃是一刁钻刻薄之人,满脸横肉,眼神中透着贪婪与傲慢。

他坐着华丽的马车,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耀武扬威地进入安喜县。

刘备听闻,赶忙率关羽、张飞前去迎接。

督邮见刘备前来,坐在马车中,鼻孔朝天,只是微微抬眼,轻哼一声,并未下车。

刘备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仍强忍着,恭敬地行礼道:“安喜县尉刘备,率关羽、张飞,拜见督邮大人。”

督邮却懒洋洋地说道:“你便是刘备?

听闻你出身草莽,竟能得此官职,莫不是走了什么捷径?”

刘备忙解释道:“大人,备虽出身低微,但在对抗黄巾军时,拼死杀敌,幸得朝廷恩典,才获此职,绝无半分虚假。”

督邮却根本不听,拂袖道:“哼,莫要狡辩,待我细细查来,若有差池,定不轻饶。”

说罢,督邮便大摇大摆地进入县衙,坐在大堂之上,开始刁难刘备。

他索要贿赂,口出恶言,污蔑刘备治理无方。

刘备站在堂下,脸色涨红,双手紧握拳头,心中怒火中烧,却又不敢发作。

他深知自己若得罪了督邮,不仅官职不保,还可能连累两位兄弟和安喜县的百姓。

关羽站在一旁,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愤怒,他手按刀柄,似乎只要刘备一声令下,便会拔刀相向。

张飞早己气得暴跳如雷,他圆睁环眼,怒视督邮,那眼神仿佛要吃人一般。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呼吸声如拉风箱般沉重,额头青筋暴起,汗珠滚滚而下。

心中暗骂:“这腌臜泼才,如此羞辱我大哥,若不是大哥在此,我定将他打得屁滚尿流。”

刘备强压怒火,低声下气地向督邮求情。

督邮却得寸进尺,愈发张狂。

张飞实在忍无可忍,他大吼一声:“大哥,何必与这狗官废话,待我去收拾他!”

言罢,也不等刘备回应,便如一阵狂风般冲向大堂。

只见他豹头环眼圆睁,血盆大口怒张,口中发出如雷般的咆哮。

那气势,好似汹涌的潮水,要将一切阻挡之物席卷而去。

督邮见张飞冲来,大惊失色,想要逃窜,却被张飞一把揪住衣领,像拎小鸡般提了起来。

张飞将督邮拖到县衙门口,此时,周围百姓纷纷围拢过来,张飞将督邮绑在一根柱子上,手中拿起马鞭,咬着牙说道:“你这贪官污吏,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

说罢,手中马鞭如雨点般落在督邮身上。

每一鞭落下,都带起一道血痕,督邮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音响彻整个县城。

张飞边打边骂:“让你再敢鱼肉百姓,让你再敢刁难我大哥!”

他的眼神中透着决绝与愤怒,手臂上的肌肉紧绷,每一次挥动都充满了力量。

刘备和关羽赶到门口,刘备见状,大惊失色,赶忙上前阻拦:“三弟,不可,莫要冲动,若打死他,你我兄弟将大祸临头。”

张飞心中虽仍有怒火,但见大哥如此焦急,手中的马鞭渐渐停了下来。

他望着刘备,眼中满是委屈与不甘:“大哥,这狗官如此欺负你,难道就这样放过他?”

刘备长叹一声:“三弟,这官场黑暗,并非你我所能轻易改变,暂且忍耐吧。”

关羽也走上前,拍了拍张飞的肩膀:“三弟,大哥所言极是,莫要因一时之气,坏了大事。”

张飞无奈,只得松开督邮。

督邮如丧家之犬般,在侍从的搀扶下,狼狈逃窜。

刘备深知此事己得罪权贵,安喜县恐难再留。

他望着关羽和张飞,眼中满是愧疚:“二位兄弟,因我之故,恐要连累你们。

如今这安喜县己不能久居,我们当另寻去处。”

关羽神色坚定,说道:“大哥,莫要如此说,我兄弟三人同甘共苦,生死相随,无论大哥去往何处,关某定当追随。”

张飞也大声道:“俺也一样,俺这条命是大哥的,只要大哥一声令下,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备心中感动,眼眶泛红,说道:“有二位兄弟如此,备此生何求。”

此时,洛阳城中,汉灵帝依旧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十常侍等宦官集团权倾朝野,他们排除异己,卖官鬻爵,将整个朝廷搅得乌烟瘴气。

朝中忠臣义士虽有心报国,却在宦官的打压下,难以施展抱负。

何进,身为国舅,见宦官专权,汉室岌岌可危,心中焦急万分。

他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忧虑与决心。

他深知若不除掉宦官集团,汉室迟早会亡。

一日,他召集朝中几位重臣,在密室商议对策。

众人面色凝重,低声交谈。

何进率先开口:“诸位,如今宦官当道,圣上被蒙蔽,若再不想办法,大汉江山将毁于一旦。

我欲尽诛宦官,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听后,皆面露难色。

有的担心宦官势力庞大,难以成功;有的害怕引发内乱,祸及自身。

良久,一人说道:“国舅,宦官在宫中经营多年,耳目众多,若贸然行事,恐有不妥。”

何进皱了皱眉头,说道:“若再犹豫,必成大患。

难道就任由他们继续胡作非为?”

这时,袁绍站了出来,他年轻气盛,心怀壮志,说道:“国舅,绍以为此事虽险,但势在必行。

可先召集西方豪杰,引兵入京,以壮声势,再对宦官动手,如此方可成功。”

何进听了,微微点头:“袁绍之言,不无道理。

只是这引兵入京,亦有风险,需谨慎行事。”

众人又商议许久,才各自散去。

何进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条除宦之路,布满荆棘,但为了汉室,他己别无选择。

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定要将宦官集团连根拔起,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刘备兄弟又将何去何从?

他们的命运,在这乱世之中,如风中残烛,飘摇不定,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