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逻辑女王的降维打击
她调出了赵敏的案例记录,在“初步诊断”下方,开始详细拆解“三步温和分手计划”。
第一步:价值重塑与焦点转移。
引导张伟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不能仅仅依附于赵敏的认可。
鼓励其重拾被遗忘的兴趣爱好,拓展新的社交圈。
第二步:依赖剥离与边界建立。
赵敏需有意识地逐步减少对张伟“无微不至照顾”的依赖。
例如,不再将所有家务或情绪需求都第一时间抛给对方。
同时,温和但坚定地划清个人时间与空间的边界。
第三步:坦诚沟通与和平终结。
在张伟情绪相对稳定,且初步找到新的生活焦点后。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一次平静且坦诚的深度沟通。
清晰表达分手意愿,强调是双方人生规划的差异,而非单方面的否定。
唐心指尖轻点,为赵敏的执行方案匹配了数个沟通话术模板和情绪安抚预案。
专业,且周到。
隔天,赵敏便传来了初步反馈。
她按照唐心的指导,旁敲侧击地鼓励张伟重拾大学时热爱的绘画。
甚至,为他报名了一个周末的成人绘画兴趣班。
张伟初期充满了不解与抗拒,认为这是赵敏嫌弃他陪伴不够的信号。
赵敏咬了咬牙,搬出了唐心教她的说辞:“阿伟,我爱你,也爱那个曾经在画板前闪闪发光的你。
我希望你快乐,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不是只为我而活。”
几番拉锯,张伟终于别扭地答应去“试试看”。
这微小的松动,让赵敏看到了希望。
工作室的门铃,在午后再次响起。
这一次,走进来的是一对面色不佳的中年夫妇。
男人西装革履,但领带歪斜,眉宇间尽是疲惫与不耐。
女人妆容精致,却掩不住眼角的细纹和深深的怨气。
两人一落座,便如同两只斗鸡,互相瞪视,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唐大师,”男人率先开口,语气生硬,“我们是来咨询离婚的。
我要求很简单,财产三七分,我七,她三。
儿子抚养权归我。”
女人立刻尖声反驳:“凭什么!
公司是你我一起打拼的!
要分也是对半分!
儿子必须跟我,你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能给孩子什么好榜样!”
“我花天酒地?
那是应酬!
你以为公司业绩是大风刮来的吗?
倒是你,天天疑神疑鬼,查我手机,跟踪我行程,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不查你,家都要被你败光了!
儿子跟你,学你那些坏毛病吗?”
争吵,在咨询室内瞬间升级。
各种陈年旧账,指责谩骂,如同垃圾般倾泻而出。
唐心安静地听着,没有制止,也没有偏袒。
她只是在两人争吵的间歇,分别为他们添了两次水。
首到双方都有些口干舌燥,声音也嘶哑了,攻势才缓和下来。
唐心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两人耳中。
“第一个问题,李先生,王女士,你们还爱着对方吗?”
一句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还火星西溅的两人头上。
男人张了张嘴,眼中的怒火褪去几分,闪过一丝复杂。
女人则低下头,捏紧了衣角,沉默不语。
唐心没有等待他们的答案,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孩子,胜过恨对方吗?”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两人心上。
他们几乎是同时抬起头,眼神中都流露出了一丝被刺痛的慌乱。
紧接着,唐心平静地问出了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在未来的岁月里,你们希望你们的儿子,在回忆起他的父母以及这段婚姻关系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三句话。
仅仅三句话。
咨询室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先前还剑拔弩张的夫妇,此刻都像是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颓然地靠在椅背上。
他们从未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这段濒临破碎的婚姻。
也从未真正思考过,他们的“战争”,会对孩子造成怎样永恒的烙印。
这,便是唐心“劝分”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价值拷问法”。
首指人心最柔软,也最不容回避的角落。
许久,男人沙哑地开口:“唐大师,我们……”唐心抬手,制止了他未尽的话。
“两位,我今天不提供任何关于财产分割和抚养权归属的建议。”
她的语气依旧平静。
“我建议,你们先各自冷静一周。”
“在这一周里,认真思考我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并且,尝试为对方写下最后一个‘非指责性’的真实想法。
可以是对这段关系的总结,可以是未了的心愿,也可以是,一句迟来的道歉或感谢。”
唐心将两张便签纸和笔,分别推到他们面前。
“一周后,带着你们的答案和写下的东西,再来找我。”
“到那时,我们再谈具体的‘分离’方案,或者,其他可能。”
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的敌意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茫与思索。
他们默默地收起纸笔,起身,第一次没有互相攻击,而是沉默地离开了工作室。
唐心看着他们略显蹒跚的背影,眼神平静。
解开心结,远比强行切割一段关系,来得更有意义。
即便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分离,她也希望,那能是一种相对平和与体面的落幕。
而不是两败俱伤,徒留怨憎。
傍晚时分,赵敏发来了信息。
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惊喜。
“唐老师!
张伟他……他今天在绘画班上画了一幅风景画,还主动拍给我看,和我讨论构图和色彩!
他好久没有因为除了我以外的事情,这么开心过了!”
唐心回复:“这是个积极的信号。
继续执行计划,保持耐心,观察他的变化。”
放下手机,唐心在她的案例总结中写道:“赵敏案例,初步进展顺利,男方开始出现积极转变。”
“中年夫妇案例(暂定李王案),核心症结:长期沟通不畅,价值需求错位,情绪覆盖理性,忽略子女感受。
运用‘核心价值拷问法’进行初步干预,效果待观察。”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分手大师的工作室,虽然业务是“拆解”,但其核心,始终是“解决情感困境”。
这种“解决”,有时是帮助一方优雅退场。
有时,则是引导双方看***相,哪怕这真相,会让他们选择一条与初衷相悖的道路。
经此两例,唐心的“分手大师”工作室,在某个极小的圈层内,开始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口碑。
“专业”。
“一针见血”。
“那个唐大师,看问题不是一般的透。”
这些评价,零星地,却也坚定地,为她吸引着下一位需要“解脱”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