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知是沈姨的命。
我要照顾好他。
隔壁阿花在外面小声唤我: 如燕,如燕你快些儿去晚了就领不到吃的啦
我应了一声。
从倒塌的灶堂里抹了一把煤灰,糊到脸上。
拿了一个缺了口的瓦罐便出门去。
陈李王为彰显仁慈,在衙门口支了施粥摊子,叫我们城中幸存的百姓前去领。
领到一碗,便对着衙门跪下磕一个头。
衙门牌匾上书明察清廉。
陈李王高兴,给的粥里也多了不少米粒儿。
如燕,听说你爹以前是京城大官儿。你以前可见过陈李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施粥的队伍排得很长,阿花小声地与我咬耳朵。
我爹只是个从六品的员外郎,算不得大官儿我小心地瞧了眼队伍最前面佩剑的兵士。
何况内宅女眷,本就是见不着外男的。如陈李王一般贵重身份的人,更是想都不要想——
这样啊——
阿花有些失望。
我晓得她是怎么想的。
同这城中许多百姓一样,陈李王所率的朝廷军入城后没有如叛军一样逞凶作恶。
且又是施粥又是发粮的。
叫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又生出了些希望。
若陈李王当真得势,百姓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
可我低下头,遮住眼中神色。
其实我没和阿花说,女眷虽见不着外男,却也听得不少卦传闻。
传陈李王极重名声。
虽有几分本事,但有些好大喜功。
不过我自是不敢乱说的。
如今这城,已然是陈李王的天下。
3
战乱这些年,阿花一家口人,如今只剩下了她和重病在床的爹。
她原本是个干巴瘦小的身子,她娘说幼时都怕养不活她。
可如今,却练成了一副机敏的身手。
因此,当一个如枯树一般的老婆婆扑向我手中的瓦罐时,才叫阿花眼疾手快一把将我拉了开去。
好险,好不容易领来的粥。若是撒了,今儿又得饿肚子了
阿花瞧瞧我怀里的瓦罐,又瞧瞧自己的。
狠狠咽了口口水。
赶紧双手护了住。
我也不自觉跟着咽了口口水。
将瓦罐护紧了些。
老婆婆见扑了个空,便又要来抢。
我与阿花一人捡起一块石头,冲她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千山一四二》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