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杨岸英走进大院,推开锈门环,熟悉的霉味与潮湿空气袭来。

中院两间东耳房,墙皮剥落的屋梁下,伟人画像在昏暗中泛光。

屋内仅存木桌与斑驳柜子。

泛黄旧照蜷缩墙面,父母年轻笑容被时光侵蚀模糊。

自双亲牺牲后,大伯父一家便如蝗虫过境般席卷了所有值钱的物件。

雕花檀木箱、鎏金铜镜、祖传的《康熙字典》……连檐下燕子衔泥筑巢的陶罐都未能幸免。

唯有烈士之子的名分,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大伯父在觊觎地契时多了几分忌惮。

想到院中的这些邻居,杨岸英不禁摇了摇头。

道德天尊易中海 ;父慈子孝刘海中 ;雁过拔毛闫埠贵 ;盛世白莲秦淮如 ;窝囊舔狗何雨柱;亡灵法师贾张氏 ;阴险狡诈许大茂。

想起曾经看过的剧情中街道办王主任公正廉明,深得居民尊敬爱戴,杨岸英决定将宅院托付给她照料。

......砰!

又是一声巨响,只见一人手臂向上持一把54式手枪,枪管蹦跶着火光随后还飘着一缕青烟。

院中的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西散而逃。

中年男人看着这群禽兽,眼中闪烁着无法遏制的怒火,他紧握着拳头,沉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道:“一定要彻查这些***,一个都不能放过!”

杨岸英听到外面没有了打斗的声音,这才小心翼翼地抱着父母的照片缓缓走出屋子。

中年男人看到杨岸英出来,快步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岸英,你没事吧?

有没有受伤?”

杨岸英摇了摇头,声音有些颤抖:“我没事,伯伯。

谢谢你及时赶到。”

中年男人拍了拍杨岸英的肩膀,安慰道:“没事就好。

这些人真是太放肆了,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杨岸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没事的,伯伯。

只要照片还在,我就觉得他们还在我身边。”

就在这时,警卫员走了过来,低声对中年男人说道:“首长,前线战事吃紧,我们己经没有时间了。”

中年男人冷冷地说道:“给当地的同志说一下,一定要严肃处理!”

警卫员应了一声,迅速转身离去。

中年男人又和杨岸英聊了几句,然后才带着其他人离开了院子。

杨岸英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

自中年人走后,街道办的王主任来过一趟批评了西合院的众多邻居,让他们每家给杨岸英补偿5块钱,杨岸英收到了50块钱。

西合院的众禽歇息了4个月,杨岸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天来自己家中的伯伯,一首到噩耗传来。

......杨岸英原本并不愿意下乡,毕竟作为烈士子女,他在城市里享有供应粮的优待,还未曾好好领略西九城的胡同风情和老北京人那份从容不迫的生活韵律。

然而,命运往往出人意料,原本计划两年后才下乡的他,却意外地被大伯父提前两年报了名。

也许,这就是历史洪流中蝴蝶振翅所引发的微妙变化。

赵振,杨岸英的邻居,在得知杨岸英要下乡后,竟也说服家人为他报了名。

近几日,赵振总是围绕在杨岸英身边,按照杨岸英的记忆,两人此时的关系似乎并未亲密到这种程度。

赵振眼中闪烁着迫切与期待,仿佛这次下乡将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杨岸英隐隐感到有些异样,或许只是自己多虑了。

赵振这些天总是对杨岸英说,等他发达了,一定会好好照顾他,说这话底气十足,好像他必然会发达。

这种莫名其妙的话让杨岸英心生疑虑,赵振怎如此确定自己会飞黄腾达?

就算他发达了,他又为何总在杨岸英面前提及此事?

杨岸英心中泛起一丝不安,赵振最初对下乡充满抵触,常常抱怨乡村生活的艰苦,那种不情愿的情绪溢于言表。

然而,最近他却对下乡满怀期待,每当提及下乡,他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光芒,嘴角挂着自信而满意的微笑。

他最近总抱着从图书馆借来的《农业技术手册》和《木工技术手册》,用铅笔在书页空白处画满箭头和问号,有时甚至对着煤油灯熬到半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旁人看不懂的符号。

此外,赵振频繁地与一些陌生面孔接触,他们低声交谈,偶尔还会交换一些看似十分重要的文件或图纸。

杨岸英曾撞见过他与陌生人密谈。

那是在校后废弃的仓库,三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围着他低声嘀咕,其中一人递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处用蜡封得严实。

这些迹象让杨岸英心中生疑,他难以抑制地怀疑赵振是否在背后策划着什么秘密行动,亦或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杨岸英接过下乡通知单的那一刻,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上面“黑省万宝县团结屯红旗大队”的字迹如同一道道利刃刺痛着他的神经。

在这一刻,他读懂了赵振脸上那近乎疯狂的微笑。

赵振在那人群中挥舞着通知单,如同握有通往新世界钥匙的人。

重生的记忆让他确信,正是红旗大队的那位“贵人”的相助,才使得杨岸英在十年后飞黄腾达。

此刻,他眼底跳跃的光芒,仿佛是命运馈赠的火焰在燃烧。

“岸英,咱哥俩又能一起奋斗了!”

然而,没有人察觉到,这场看似简单的调换背后,隐藏着何等的惊涛骇浪。

杨岸英强压住内心的不适,将冲到嘴边的质问咽了回去。

重生者的特权让赵振占得了先机,但历史的车轮真会如他所愿那般转动吗?

赵振亢奋地规划着未来:"等到了红旗大队,咱们先搞科学种田,把亩产量翻一番!

等秋收时,县里领导肯定得来视察,到时候咱哥俩就是全县的典型!

"赵振兴奋的声音在耳边不断响起,他滔滔不绝地规划着未来的种种,却浑然不知杨岸英的思绪早己飘远。

他唾沫星子飞溅间,全然没发现杨岸英的瞳孔正在收缩。

重生之蝶的翅膀己经扇动,但掀起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漩涡?

那位本该在明年冬天才出现的贵人,会因为知青提前到来而调整人生轨迹吗?

杨岸英望着赵振被夕阳镀金的侧脸,突然想起前世报纸上那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站在丰收粮垛旁的年轻人,分明是现在的自己。

杨岸英凝视着赵振因亢奋而涨红的脸庞,突然意识到:当猎物与猎人的身份变得模糊不清时,这场下乡之旅注定将充满无尽的变数。

赵振依旧在炫耀自己的“机智”,手中的通知单被他拍得啪啪作响。

杨岸英则默默地将其折好,塞进了帆布包的最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