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天的探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经过昨天一夜的思考,我似乎依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是距离最终的目标似乎又近了一步。

今天一天还算顺利,并没有大多数大学生所厌恶的早八,也没有跑操跟早读,所以很幸运地睡了一个好觉,而这好觉带来的则是充沛的精力与愉悦的心情,根据辩证法来看,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说,这件事也有其坏的一面,那就是我没来得及吃早饭,使我痛失了一顿美味(学校的饭还是不错的)。

今天的课程略微有些枯燥,与理想的大学课程有些不同,老师讲的总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我想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能大致猜出这门科目了(在这里不便过多地叙述,请大家见谅),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似乎从小到大真理学了不少,但实践却像一个跑一千米的胖子一样,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好在最后我凭借着坚强的意志还有“”一点点”摸鱼成功度过了这个难关。

下午还是比较悠闲的,毕竟今天只有一节课(这也是相对于高中我获得的并且让我感到幸福的自由之一),我刚跟同学离开课堂,正在前往能够为我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的地方,我们在向前走着,学校的道路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遮天蔽日它们相互交错着同时又整齐划一地挺立着,每当刮风的时候它们的叶子都会发出敷敷的声音,似乎在向世人宣誓着自己的独特,而在梧桐树下的社团纳新像似乎也并不甘心输给没有人性的树。

“”你打算加入哪个社团”?

刘斌文问我,他是我报考完志愿时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朋友,说实话,我跟他初次见面时我的心里并没有多大的波澜,因为他的长相并没有特别符合现代的审美,他身高中等,留着一头短发,皮肤黝黑,脸上还长了许多青春痘,戴着的眼镜也是大多数近视的人会选择的款式,除此之外还留着小胡子,长着一张憨厚老实的脸,这就是我的好朋友(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我们身上还没有发生小说家所塑造的那些狗血的事情)。

“”我还没想好”,我讪讪地回答到(说实话,这是我刚开始开始脱离应试教育,我还没有发展自己兴趣的意识还处于一个很懵懂的时期,当时我看到这些社团我是非常紧张的,并且第一反应并不是去积极地去探索,而是逃避,当然了,还有刚上完课的疲惫与肚子的“”民主***”)。

他听完我这句话以后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值得作家去推敲探索的表情,而是跟我说,“咱去那边看看吧,那边说不定有好社团呢”。

由于我天生不懂得拒绝人的性格,我不得不镇压“民主***”与他去看社团。

社团纳新在一个个简陋的棚子下举行的,那些棚子上印着学校的校徽,蓝色与白色相结合,虽然没有勾勒出多么惊艳的画面,但也绝不难看。

我们来到了志愿者协会(社团的一种),在一张简陋的桌子面前挤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纪念品与社团简介,除此之外还有一张二维码的打印件,而桌子后面则略显空旷,只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社团成员,一边洋洋洒洒地介绍着社团,一边让桌子前的人们扫码入群。

“你进这个呗,这个加学分高”,刘斌文跟我说,似乎对社团内容并不在意。

“我想看看有没有文学社团”,我说道。

“你加那玩意干啥,又不加学分,咱进社团不就是为了学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