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宫
康王府里,一个小官急匆匆推开了门,“王爷,王爷!
不好了。”
正和王妃邢氏喝茶的赵构眉头微皱,心想这家伙也太鲁莽了。
堂堂王府下人,怎么没有点定力?
邢氏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凝重地看向康王,欲言又止。
“外面天塌了吗?”
康王赵构似笑非笑地问来人,半点没有慌张的意思。
当然,这只是他装出来的,因为作为穿越者,他知道靖康这个年号意味着什么,只是他也才刚来两天,什么准备都没有。
天崩开局!
来人显然是奔着逃命速度过来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王爷,宫里来人了。”
听到这个消息,康王眼眸缩了起来,宫里来人,不是传旨升官就是传旨进宫了。
没做过多思考,传旨的太监就到了,“王爷,官家传你进宫商量国事。”
先支开传旨太监,赵构带着邢氏到后院,莫名其妙地吩咐说,“打包好行李,你回家探亲去。”
“探亲?”
邢氏也莫名,因为他家就在汴京,需要打包什么行李?
只是,金军就在城北外虎视眈眈,如今很多事己经超出她的理解。
赵构也无法解释,他这个王妃还是明事理的,以后会明白今天的安排,于是说,“对,探亲,去相州,带上家人。
这里由管家负责,到时候我会安排。”
这句话一出,邢氏就明白了,惊诧地望着赵构。
赵构明白这个眼神的意思,逃出京城,那不就是预示着京城要沦陷?
但任谁也无法相信,这么坚固的京城,怎么会被人攻破?
而且金人不是被打跑了吗?
这些疑问赵构不能解答,因为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只是他确定这件事会发生。
“照我说的做就是。”
赵构很肯定地吩咐完,这才回到前院准备进宫。
传旨的太监依然在王府外等着,赵构心说这是打算要自己去送死呀,心里对刚登大宝的赵桓又多了几分冷意。
传自己进宫,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去金营当人质?
不,谈判。
如今人家兵临城下,又刚刚吃了败仗,谁知道他们一气之下把自己祭旗了。
更何况,对于金人的脾气,大宋是半点都不了解。
可是,朝中真的是他赵桓说了算吗?
赵构又不由得疑惑起来。
不管了,在没有兵权之前,任何想法在这乱世都是白搭。
赵构收回思绪,跟着太监向宫门走去。
到了文德殿前,有个五十左右的人早己经站在门口,只是这人散发着阴冷的气息,作为男人,丝毫没有阳刚之气。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隐相梁师成。
赵构加快几步,和声说,“苏进士久等了。”
梁师成愣了好长时间,这才笑靥如花地说,“应该的,康王,陛下现在在政事厅和各位大臣议事,叫我在这等您。”
瞬间,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人拉近了距离。
赵构没有称呼梁师成名字,也没有称呼他官职,偏偏还把他姓氏都叫错了。
可是梁师成却更高兴,因为赵构称他为苏进士,这其中有两层意思。
一来,这梁师成一首以苏轼后人自居,只是没有人承认他这个身份。
今天赵构这么称呼他,那就是承认了他的出身。
既然这样,赵构当然就成了他的知己。
二来,梁师成是进士,虽然对这个身份,很多人有议论,说是这奸臣自己加名单上去的,可是梁师成本人却很在乎这个身份。
赵构甚至觉得,梁师成的这个进士身份,比他太尉的官位还要珍视。
今天一下子有人给了他这么两顶高帽子,梁师成能不开心?
那幸福程度只亚于他有了个亲儿子。
并肩走路的赵构用余光瞥了一眼,他看到此时的梁师成眼角有些潮湿了。
这是说到他的心窝子了呀,赵构有点内疚起来,毕竟自己不是诚心这么说的。
似乎感受到了赵构的心思,梁师成抬起头笑笑说,“王爷,不管你刚才对我的称呼出于几分真心,或者有什么别的目的,我梁师成今天承了你这份情。”
说着,他又神情暗淡了下来,感慨地说,“如今上皇南巡,我在宫里说话也没有多少份量了。
如果王爷有什么需要,我帮不上忙,还请多多包涵。”
赵构也没有想到“苏进士”三个字居然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但梁师成这个人他算是有了点初步的了解,这种人爱恨分明,他看得上的,那就是豁出性命站在你这边。
比起两面三刀的人,算得上是光明磊落了。
沉默后,赵构决定也帮帮他,因为梁师成真的有点感动他了,“苏进士。”
“哎~。”
这次对方是条件反射地回应,似乎这家伙对这个称呼非常享受。
“乱世中,总会有背锅的人。
如今皇上倚重你不假,可你在朝中没有党羽,到时候有人挑拨弹劾你,可没有人为你说话呀。”
赵构刚说完,梁师成就身子一僵,面色狠辣地目视前方,可又有种无能为力的苍白感。
显然,这么首白的话要是还不明白,他就不可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
“官家不会丢下我的…。”
梁师成最后喃喃说道。
这句话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
和朝堂百官相比,他这个小小的太监,官家又有何理由保他?
而且一旦有人弹劾,官家追查下来,有些僭越的事他梁师成也没能说得清。
别的不说,就他家里的五千家丁就不是一句因为我生活不能自理说的清的。
最坏的结局,身死名败。
想到这里,梁师成征询地看向赵构,期待有个出路,或者指点迷津。
救人,能不能救自己都是问题。
赵构也头疼,应付着说,“辞官。”
还没来得及再说些什么,眼前就到了政事厅。
梁师成知会一声后,很乖巧地坐到赵桓的身后。
大厅里,一群人面红耳赤,显然刚才经过了激烈的争吵。
赵构的到来让气氛收敛了一点,但不多,依然有人在喋喋不休地争论,只是声音小了点。
赵桓看到赵构到来,招手说,“贤弟呀,你来得正好,对于金人要谈判的要求,你怎么看?”
贤弟?
说的好听。
赵构心里冷笑,但却不敢表露出来。
在场的人都是大宋的核心官员,但此时在赵构看来,不过是些土鸡瓦狗。
一个个说的道貌岸然,可一说到去金营谈判的人选,每个人都恨不得隐身。
不给他们点最佳演员奖,有点屈才了。
“他们要求谈判,那就谈呀。”
赵构把“他们”两个字刻意压的重了些。
这是在提醒在座的人,这次是大宋赢了,是他们要谈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