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问了墓具体方向后,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
给有关部门交代后,我得以进入考古区域。
领头的是历史研究院的吴树人教授,见到我,他诧异道: 商研究员,你怎么来……
吴教授,挖出的尸体在哪儿?我连忙道: 千万别动它
吴教授面色一喜,你知道那尸体的来历?
吴教授,赶紧带我去看看我神情凝重。
见状,吴教授立马将我带到一个帐篷里,指着前面的石棺,道:
就在里面了,我们挖出来后一直没动。
我戴上手套,小心地将石棺打开,看到棺中人形物的瞬间,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面部没露出来。
旁边的吴教授,终究还是没忍住,问道: 商研究员,这种形制的殓服有什么说法?
眼前的人形物,浑身穿着青铜甲片,甲片之间用银丝连接,包裹地严严实实。
铜片,银丝。
这让人不由联想到汉代,皇帝贵族死后穿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迷信玉能保持尸骨不朽,是一种身份象征。
它和金缕玉衣不一样,不是给死人穿的殓服。我解释道: 准确地说,不是给人穿的。
吴教授神情微变,那这里面是什么?
可能是有毒物质,也可能是特殊菌种。我摇了摇头,关于银缕铜衣,我只在一本古籍上,了解过只言片语。
吴教授一向严谨,可能?
这是古人仿照神灵模样,制作的祭器。我望向人形物面部,据说,凡是看到这位神灵的脸,都难逃惨死的下场。
吴教授,以防万一,在没做好完备措施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卸衣。
吴教授沉吟片刻,继续问道: 这种祭器,是如何使用的?
这就不知道了,那本古籍是残缺的,没有相关记载。我叹了口气。
吴教授有些惋惜,但也没再多说。
随后,他带着我来到考古挖掘现场,指着不远处说:
石棺就是从那下面发现的,我们过去吧。
见到吴教授指的东西,我愣住了。
那是一口石井。
其样式,跟我小时候院子里那口井,几乎没有差别
4
同样的黑色石材,同样的边形井口。
我连忙跑过去,用手比划了一下,尺寸也是差不多的。
这两口井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商研究员,下来吧。吴教授的声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