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的秋末,南阳郡邓县隆中,卧龙岗上的茅庐在瑟瑟秋风中显得格外宁静。
诸葛亮猛地从榻上坐起,胸口剧烈地起伏着,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迷茫,仿佛刚从一场无边无际的噩梦中挣脱出来。
“丞相!
丞相!
星落五丈原......丞相薨了!”
“汉室......汉室终究是......”“姜维!
伯约!
北伐......北伐大业......”破碎的呼喊声犹在耳边回荡,那种力竭心死、壮志未酬的悲凉与绝望,如同跗骨之蛆,死死地啃噬着他的灵魂。
五丈原的秋风是那么的冷,冷得刺骨,冷得让他连呼吸都带着血腥味。
他记得自己最后一眼望向北方的天空,眼中是无尽的遗憾。
可是......诸葛亮茫然地环顾西周。
熟悉的茅庐,简陋的陈设,窗外是熟悉的卧龙岗景色,几株稀疏的梧桐叶己然泛黄,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这不是五丈原的军帐!
他下意识地抬起自己的手。
那是一双年轻的手,皮肤虽然略显粗糙,却充满了活力与弹性,指节分明,骨骼匀称,绝非自己临终前那双枯槁、瘦弱、布满老年斑的手。
他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脸颊,触手温润,没有纵横的皱纹,没有干瘪的皮肤。
他又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浓密而乌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着,而非稀疏花白的银丝。
“这......这是......”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无数纷乱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前世辅佐先帝刘备创立蜀汉基业,白帝城托孤的沉重嘱托,六出祁山的艰难困苦,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幕幕,一声声,清晰得如同昨日。
而另一股记忆,则属于这个年轻的身体,属于这个尚未走出卧龙岗的诸葛孔明。
耕读于南阳,与徐元首、石广元、孟公威等好友纵论天下,自比管仲乐毅的意气风发......两股记忆交织、碰撞,几乎要将他的头颅撕裂。
“啊!”
诸葛亮发出一声低沉的痛呼,双手抱住了头,身体蜷缩起来。
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历经沧桑、心力交瘁的老迈丞相,一半是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的青年才俊。
不知过了多久,那股撕裂般的疼痛才渐渐平息。
诸葛亮缓缓抬起头,眼神中依旧带着一丝恍惚,但更多的却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难以置信的狂喜。
他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尚未出山,一切都还未开始的时候!
“苍天有眼!
苍天有眼啊!”
诸葛亮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前世的遗憾,那些让他至死都无法释怀的痛楚,此刻都有了弥补的机会!
荆州!
关将军!
先帝伐吴!
夷陵之败!
马谡失街亭!
还有......还有那一次次无功而返的北伐!
“这一世,我定要逆天改命!
匡扶汉室,再造乾坤!”
一股豪情壮志从他年轻的胸膛中勃发而出,驱散了重生之初的迷茫与恐惧。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年轻身体带来的充沛精力。
前世的他,因为常年劳累,身体早己亏空,晚年更是疾病缠身。
如今,这具二十一岁的身体,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建安六年......”诸葛亮努力回忆着这个时间节点。
对了,此时的先帝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应该己经投奔了荆州刘表,屯兵于新野。
距离三顾茅庐,还有数年时间。
这数年时间,便是他最好的准备机会!
他站起身,走到简陋的铜镜前。
镜中的青年,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眼神深邃明亮,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智慧。
“孔明,孔明,从今日起,你不再是那个只知书本的卧龙,你将承载两世的记忆与智慧,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他对着镜中的自己低语。
他紧紧握住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丝清晰的痛感,让他确信这一切并非梦境。
窗外,秋风依旧,但诸葛亮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