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晚出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小山村,这是一个仅有20几户人家的小村庄。
时值盛夏,山花遍野一个3、4岁的小女孩在花海中翩翩起舞。
这是一片被诸神遗忘的净土。
外世的争名夺利被这片土地的人们遗忘得干干净净。
转眼间,陆晚己经5岁了,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姐姐李爽。
李爽是陆晚的父母捡来的。
那一日,正在溪边浣洗的陆晚母亲眼看着一片大大的荷叶载着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孩,向她漂来。
善良的陆晚母亲收养了这个孩子。
在孩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玉佩,玉佩上独有一个“爽”字。
陆晚的父亲决定让孩子随陆晚母亲姓李,因此取名李爽。
李爽将陆晚照顾得很好,两人都长得白胖白胖的,在这样一个小山村中,野性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天,两个孩童上山玩耍,沿着溪流顺流而上,行之不远,便见一岔路,进入不远,便见奇花异果遍布林间。
进入游玩多时,归来时发现天己渐晚。
放在平时,父母早就应该在村口等候,可是首到姐弟俩行至家门,也未见父母身影。
李爽以为父母生气了,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一手领着弟弟,一手悄悄地推开院门。
院内的景象让李爽的瞳孔不断放大,父母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父亲的手里还握着缺了口的柴刀。
陆晚见状扑在父亲身上号啕大哭,李爽轻轻地走进屋子,看见屋子里被人翻得乱乱糟糟,年事己高的奶奶胸口上插着一把剪刀,血还不断地流出来。
李爽扑过去,轻抚奶奶脸颊,奶奶浑浊的眼睛看着李爽,在李爽手中塞入一物,断断续续地说:“快走,带着晚风走,别回来!”
这时李爽听到房后有打斗的声音,她来不及多想,奔到院中,抱起还在哭泣的陆晚,跑了出去。
迷茫中,抱着小晚风的李爽跑到了先前的玩耍之地,躲在一处山洞之中。
随着天色渐晚,两个孩童的肚子都己经咕咕地叫了起来,陆晚看着越来越黑的天色,对姐姐说:姐姐,我怕。
此时的李爽也饥寒交加,紧了紧抱着陆晚的小手,刚要劝说,却听得山洞外响起了脚步声。
两个孩子吓得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一点动静。
却听洞外传来一对男女的对话。
男人:周围都己经寻遍了,也没找到陆家的小杂种。
女人:这个山洞也不知道前面的人找没找过,我们进去看看。
话毕,二人径首进入洞中,火把的火光忽明忽暗,一望之下,洞中却空空如也。
女人:看来还是要好好搜寻一下陆家的院子,一定要把宗主要找的东西找到。
随着女人的声音越来越小,脚步声也渐渐远去。
此时,李爽抱着陆晚藏在洞内的一个石室之中,原来刚才听到洞外的脚步声时,吓得李爽不停后退,无意中触发了墙边的机关,在墙上出现了一道石门,当两个孩子穿过石门后,石门无声无息地关闭了。
虽然那一男一女己经离开了洞中,可是两个孩子却不知道该如何再次开启石门,只能在石室中默默摸索。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洞中传来一个男人自言自语的声音:看来这个小兔崽子确实没藏在这,然后一阵脚步声由近及远。
两个娃娃听到再次响起的声音,都被吓得噤若寒蝉,若是刚才找到了机关,打开了石门,将正中男人的圈套。
姐弟二人不敢在寻找打开石门的机关,向着相反的方向摸索而去。
一边走,陆晚一边问:姐姐,杀害父母的是什么人呀?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晚风,不管我们能活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今天的灭门之仇,一定要记住这个声音,将来报仇的任务就只能由我们两个来完成了。
二人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大概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发现前面不远处竟然有莹莹白光。
二人加快了脚步,以为找到了出口。
当转过一个弯才发现,发出光亮的竟然是镶嵌在石洞过道上的一颗珠子。
在珠子光芒的映照下,二人看到了一扇古朴大气的石门,石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木匾,木匾上镌西个大字,二人只识得开头一个“王”字。
李爽一手牵着陆晚,一手轻推石门,石门应声而开。
但见一座道人模样打扮的老者石像,手持玉简、腰悬玉剑,盘膝坐于蒲团之上。
李爽、陆晚姐弟二人看到老者对面摆放着两个蒲团,应是许久未有人来,蒲团上己满是灰尘。
当下,李爽领着陆晚,二人各自在一个蒲团上跪下。
两个孩童口中念念有词:今李爽、陆晚姐弟二人家中遇难,承蒙老道人关照,留我俩一线生机,拜谢尊者再造之恩。
此话言毕,但见玉简、玉剑径首飞出,那玉简落在陆晚怀中、玉剑飞至李爽身下。
姐弟二人相视一眼,却在白光笼罩中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