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那时的我,青春正好,怀揣着对书法艺术的满腔热忱。
我游历于中国的京城,所到之处,皆留下我挥毫创作的身影。
每一次蘸墨,每一笔落下,都饱含着我对书法的痴迷与追求。
没过多长时间,我有幸结识了两位同样来自外地的青年,雷德与包日新。
说来也巧,他们竟与我志同道合,同样痴迷于书法,沉醉于以笔墨书写世间万象的乐趣之中。
那时的我们,生活虽穷困潦倒,囊中羞涩到常常捉襟见肘,但日子却过得格外开心。
快乐与贫穷,宛如一对如影随形的亲密伙伴,彼此交织,难解难分。
你既可以说快乐如同贫穷那般真实可感,也能讲贫穷恰似快乐一样相伴始终。
无论怎样理解,都是我们那段独特生活的写照。
雷德和包日新这俩家伙,着实招人喜欢。
他们整天活力四溢,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即便穷得叮当响,也能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无论遭遇怎样的恶劣天气,都无法阻挡他们享受生活的热情。
后来,我们辗转来到京城郊区的宋庄。
本以为能在此寻得一方艺术的乐土,却未曾想,生活的困境如影随形,我们很快便陷入了绝境。
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感觉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之时,一位同样身处困境的书法家——张大光,向我们伸出了援手,将我们收留。
这一举动,无疑是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实实在在地救了我们的命。
没错,他就是如今在书法界大名鼎鼎,被尊称为“草圣”的第一人。
然而在当时,他与我们并无太大差异,在他所居住的村子里,知晓他的人寥寥无几。
他的生活同样困苦不堪,能提供给我们的食物,不过是些萝卜、白菜,甚至有时连这些简单的食物都难以保证供应。
但这些困难并未影响我们之间的情谊。
我们四人如同亲兄弟一般,彼此关怀备至,亲密无间,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每天,我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练字创作之中,笔下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然而,尽管我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怀信心,可现实却异常残酷,这些凝聚着我们心血的作品,却很难找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