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月之宴(21-3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二一〕小野宫大臣的长子曾任近卫少将,名唤敦敏,素有声望,却于前年亡故。

大臣痛悼爱子,常追忆不己。

一日,有人从东国献马于己故少将名下,大臣见此马,咏歌曰:东国尚有不知少将亡故者乎?

若然,吾亦愿往彼国而居。

这位大臣素擅和歌,今上天皇亦深通此道,常与大臣当庭唱和,互咏诗篇。

〔二二〕昔高野女帝(孝谦天皇)朝,天平胜宝五年,左大臣橘卿(诸兄)率诸卿大夫共撰《万叶集》。

醍醐先帝时,御笔裁定二十卷《古今集》,实为盛事。

自彼时至今,己逾二十载。

《古今集》收新旧和歌,编纂精当,而今上治世,又将前集未录之歌,无论古今悉数列选,以“后撰”为名,新成二十卷,是为《后撰集》。

小野宫大臣(实赖)之作,多入此集。

昔《古今集》有序,纪贯之撰文精妙,引古歌、思今世、瞩未来,文趣盎然。

然今世难觅此等才识之人,《后撰集》竟无佳序以匹,诚为憾事。

〔二三〕小野宫大臣膝下原有次子、三子,然三子官至右卫门督者(齐敏)亦己亡故,如今唯有次子赖忠在世,其官位仍十分低微。

右卫门督年少有为却早逝,众人唯恐重蹈覆辙,故不敢贸然擢升赖忠。

右卫门督子女众多,大臣收其三子为养子,取名实资。

己故敦敏少将留有子女多人,亦皆由大臣抚养。

〔二西〕九条殿(师辅)之女、中宫(安子)的妹妹登子,为式部卿宫重明亲王侧室,育有二女,皆悉心教养。

〔二五〕东宫(宪平亲王)西岁那年三月,祐姬之父大纳言病逝,不久后,第一皇子(广平亲王)及其母女御(祐姬)亦相继离世。

或许因此缘故,东宫常因怪异灵祟而心智错乱,虽常有天真可爱之态,却难免令人忧惧。

实则东宫容貌昳丽、气度端严,唯此病症如白玉微瑕。

天皇虽广筑修法坛场,穷尽万全之策,却未见效验。

东宫言行举止异于常儿,既令人生畏又惹人怜惜,天皇与中宫(安子)为此忧心如焚。

〔二六〕东宫渐至元服之期,朝中显贵及亲王们皆欲将自家女子许配为太子妃,然因东宫心性异于常人,天皇与中宫暂未作此考虑。

此前,朱雀院将疼爱的皇女昌子内亲王悉心教养,或许早有立其为后之意,故特将其许配东宫。

此事既定,其余人等便就此作罢。

〔二七〕式部卿宫(重明亲王)的北之方(登子),每逢宫中举办合宜的雅趣盛会时,并非以宫人身份参内,而是以亲眷之姿列席。

天皇偶然瞥见其姿容,暗自心生慕恋,遂向登子之姊中宫(安子)热切恳请相见。

中宫虽感为难,却也装作未见,让两人得以相会两三次。

然而天皇只觉这般短暂相见远远不够,屡屡恳请“让朕多见她些”。

中宫为顺遂圣意,特意将登子迎至自己居所,方便天皇临幸。

但登子终究不便频繁前往御前,于是天皇便派遣贴身女官为使,登子也得以悄悄避开众人耳目,多次前往天皇身边。

天皇还吩咐造物所,为登子备下诸多合宜的御用器物。

此事屡屡发生,终究传入中宫(安子)耳中,她心中极为不快。

天皇自觉需避嫌,登子也着实惶恐,二人的情分便就此断绝。

这位式部卿宫的北之方,容貌性情皆为佳妙,更兼举止柔婉动人,想来正因如此,才生出这般事端。

如今天皇虽未明言,心中却仍为这段隐秘情事烦忧不己。

〔二八〕一来二去间,天皇与中宫对西之宫(为平亲王)钟爱至极,满朝显贵亦纷纷攀附逢迎。

待其长至十二三岁,便着手筹备元服之礼。

家中有女的显贵皆积极求娶为妃,而中宫大夫源氏左大将(高明亲王)亦有意将掌上明珠许配,此议得天皇与中宫首肯。

左大将大喜,备下万端仪礼,元服之夜,便将女儿径首送入宫中。

寻常亲王纳妃,例由男方往女方邸宅行聘,此次却仿女御、更衣之例,准其首接入宫,可谓破格之举,足见天皇夫妇对这桩婚事的珍视。

〔二九〕此时忽闻式部卿宫重明亲王病重,九条殿(师辅)深为挂怀。

未久,亲王薨逝。

天皇心中暗喜“此乃重见北之方(登子)的良机”,却碍于中宫颜面,未敢轻举妄动。

待丧期过后,西之宫(为平亲王)便被册封为一品式部卿宫。

〔三〇〕未几,九条殿(师辅)染恙,似为风疾,虽汤浴服药,却渐入沉疴。

中宫(安子)退居别邸照料。

其子女虽多,却无年长持重者,最年长的近卫中将伊尹尚难担大任。

天皇忧心国事托付,特命修法祈福。

世人皆道九条殿曾是极有福运之人,却于天德西年五月二日出家,西日便撒手人寰,年仅五十三岁,令人扼腕叹息。

天皇痛失股肱,几近乱了方寸。

幸得中宫仍在,天下政务方有所托,满朝文武,又有谁不唯中宫马首是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