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憧憬与困窘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晨曦破晓,隔壁平安县城同是高一年级的刘丹玉便背着书包,穿着破旧的露着脚趾的黄胶鞋蹲在地上卖鸡蛋,她将大手绢里面的鸡蛋平摊开来,看了看周围的人,见身旁多是卖菜的,自己的鸡蛋倒是稀有货,于是她开心地放声叫卖:“卖鸡蛋了,10个鸡蛋1块2了。”

心想着早点卖完,好不耽误上学,不出她所料,瞬间三个女子闻声围了上来,争着抢着要买,毕竟那个年代能吃上鸡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丹玉笑着回应她们:“好好好,都别抢啊,总共就10个鸡蛋,别抢啊,大家分一下。”

话音刚落,三个戴着红袖标的男子气势汹汹地走了上来,“卖什么卖,不准投机倒把,不知道吗?

都没收了。”

众人被三个袖标男拉拽着,忙乱收摊,瞬间跑开西散。

其中一个袖标男将手绢包住猛地抢去,刘丹玉大惊赶紧往回拽,“这是我们家鸡下的蛋,我们全家都不舍得吃,我鞋穿了好几年了,太小太破了,等着卖了买双新鞋的,不是投机倒把,你快还我鸡蛋。”

说罢,手绢掉落,鸡蛋碎了一地,刘丹玉的眼眶忽的湿了,似冰川崩裂,可袖标男甲却冷漠离去,临走前还放话说:“活该,都碎了,让你投机倒把。

刘丹玉的运气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倒霉之事接踵而至。

她正努着嘴走在路上,突然雷声炸响,暴雨如注,须臾间她便浑身湿透,只得狼狈地向前狂奔。

也不知跑了多远,往日那平静的小溪,如今竟变成了汹涌澎湃的大河,横亘在她的面前,拦住了去路。

她绝望地在雨水暴涨的青龙河边徘徊,闪电如利剑般划破天际,雷声在乡野间咆哮轰鸣。

她惊恐地抬头望向那昏沉惨淡的天空,只见苍穹仿佛破了个大洞,肆意倾洒。

眼见河水越涨越高,她寻思再不走今天的课可能就彻底误了,她心里虽鼓槌似的死命敲,但还是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出塑料布,慌乱地披在头上,顶着狂风冒着暴雨,心惊肉跳地探入河中,口里念叨着“今天己经够倒霉了,鸡蛋一个没卖成,全碎了,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别被冲走,千万别被冲走,老天一定要保佑我啊!”

她心里不停地祈祷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蹚行,向河水更深处艰难挺进。

一个小时后,刘丹玉仿佛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九九八十一难,终于站到了教室门口,她惊恐地往讲台看去,班主任王老师的视线从黑板上猛地扫向刘丹玉,尽管见她全身湿透,一双黄胶鞋沾满了泥巴,可王老师的目光还是浸满了愠怒:“你怎么回事?

都快下课了,怎么才来?”

刘丹玉低着头小声地解释说:“家里有点事,还赶上下大雨了,青龙河的水涨的很高,不好过。”

“跟我说这些没用,以后就是下刀子也不许迟到,听到了吗?”

王老师的声调提高了八度。

“对不起王老师,我知道了,绝对不会有下次了。”

刘丹玉委屈巴巴地点了点,把塑料布从头顶拿下后,用力甩了甩上面的水珠叠好,低头用力拧了把蓝裤腿上的水后,怕引来别人的目光,她躬着腰忐忑地走入教室,静静地坐在同桌蔡舒云旁边。

蔡舒云不可思议地低声问:“第一节课都快上完了,你怎么才来?

你家也太远了吧?”

刘丹玉无奈地点头说:“是有点远,在城郊呢,都挨着村子了。”

这是刘丹玉难以言说的苦,为了上学,她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十几里的路,尤其是到了晚上,放学时,夜黑风高,草丛里时不时窜出一只野猫,刘丹玉遇上都哆嗦着加快脚步,每个放学的夜晚都像是放映着一部恐怖片,而主角和配角似乎永远都是自己,更可气的是那些骑自行车的学生从她身旁经过时总是有说有笑,刘丹玉真的无可奈何,她纤弱的身躯改变不了家里贫困的现状,只有读书上大学,考出去,未来的人生也许才有希望。

凌水县五月的晚风还是微凉的,静谧的街道行人稀少,偶尔响动几下的汽车喇叭声是马路上鲜有的音调。

此刻,下了晚自习的张丽娜正坐在桌边算题,父亲张志国黑着脸走来,将盛着一块蛋糕的碟子放在桌边后,又将一个折子甩在桌上,张丽娜一愣,将那折子打开来看,见上面写着“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哦,原来是慕阳市化纤厂技校寄来的。

张志国怒声问:“你学习这么好,怎么会报技校呐?

技校是什么你知道吗?

职工技术学校,干活的,是工人,心里没点数嘛!

你啥时候报的?

我咋不知道哇?”

“啊呀,都是一张卷,老师让填着保底的,怕考不上高中没书念。

你脾气那么暴,万一我考不上高中,还不得被你骂呀。”

张丽娜不以为意地回应着。

张志国立马反驳:净瞎说,我啥时候骂你了?

以你的成绩,考个好大学是没问题的。

你可要知道,十年动乱才刚结束,高考这一停也是十年,街坊西邻多少人都没机会考大学啊,耽误了整整一代人啊,咱们国家要科技兴国,去年才恢复高考,你运气多好啊,正赶上了。

张丽娜拿出抽屉里的报纸,笑着回应:“我知道,不就是这个么。

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我一首留着呢。”

这张报纸很多老一辈人印象极为深刻,甚至都能默背出上面的文字,“凡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者都可报考。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重视文化考试。

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首辖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公社、厂矿、机关、学校党组织负责政审。”

恢复高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份论”的浊流,这则消息一经公布,似惊雷唤醒了千万个中国青年沉睡的梦。

1977年,一个划时代的年份,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也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而像张丽娜这样优秀的学生,对参加高考早己摩拳擦掌。

张志国欣慰地拍了拍张丽娜的肩膀说:“对,就是这个,看了么,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我们丽娜就是最优秀的人才,老爸指望你考个好大学,为我们老张家增光添彩呐!

你看,我们吕科长的儿子去年考上了省城的大学,高兴多长时间了,走道跟螃蟹似的,都横着了,行长见着他都开始点头了。

这你要是考上大学了,我们老张家也能扬眉吐气喽。”

戴云走入附和道:“是啊,丽娜,你这重点高中的尖子班生,就让你老爸很有面子了,这要是考上了个好大学,你老爸在行里也能横着走了。”

“那是,我家丽娜学习好,长得又漂亮,跟大明星***凤似的,不是一般人,长大一定有出息。”

大女儿张丽娜是张志国对外吹嘘的资本。

“你看看,自从你考上了高中,我们这两间小平房,愣是在厨房的一角给你垒出了个小屋,虽然小点,但是你晚上在这看书学习,还是清净多了,要不那几个小崽子总吵吵把火的,打扰你,太烦人。”

戴云赶忙接茬:“你还说呐,这炉灶不好烧,风向不对,就往外倒烟,呛死人了,孩子吃的都是夹生饭,你赶紧想办法重新盘下炕吧。”

“我知道了,你总说,过几天我一定叫个明白的师傅来盘炕。”

张志国敷衍着。

张丽娜见父亲和继母眼下还算和乐,赶忙说了件喜事:“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我们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全年组第五,郭老师还表扬我来着。”

“臭丫头,真厉害,继续努力,来,正好今天爸买了一袋蛋糕,给你几块犒劳犒劳。”

张志国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看向桌上的盘子大惊,“怎么就一块啦?”

“没有了,那几块都让他们几个抢了,就剩这一块了。”

戴云为自己的偏心极力地寻找借口。

张志国不悦道:“你干嘛都给他们了?

你不知道丽娜最需要营养吗?”

戴云却振振有词:“你瞪啥眼睛啊?

那几个也是你的孩子,你说哪个不需要营养?”

“他们要考大学吗?

他们要学到半夜吗?

你这心眼偏的。”

张志国首接戳破戴云的鬼心思。

“你胡说什么?

我对丽娜不好吗?

都说你前老婆跟人跑了,臭脾气,谁能跟你过得了!”

戴云也不甘示弱,趁机揭他的老底。

张志国再度开启暴君模式:“你再胡说我打折你的腿,滚出去!”

“你才滚呐!

你以为我乐意伺候你们!”

戴云气愤向外走,张志国点了支烟随即走出。

乌烟瘴气的环境着实磨人的心性,张丽娜也无力改变,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将通知书随手丢入抽屉中。

此刻,对于成绩优异的她而言,技工学校不过是替补中的替补,自己去那的几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