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便在襁褓中,饿极了的哭闹,只要妈妈一句“别哭了”,就会神奇的立马止住;到了幼儿园,老师把饭一个个盛好:“喝粥”!
谁总是端起碗来“呼噜呼噜”一口气喝完;老师又命令“睡觉”,又马上躺下去闭上眼睛;老师问“睡着的请举手”,谁还是第一个举手。
“听话”,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最基本也最高级的要求,没有上限,至于什么话和哪个说,倒在其次。
再有,就是诚实。
谁也诚实,八岁时在电梯里放了屁,还敢承认,也敢指认别人。
当然,应该理解,如果十八岁还敢若无其事的承认和指认别人,应该就不只是“诚实”的问题了。
确实,人们在所谓“成熟”的同时,也失去了并不比成熟更不宝贵的天真。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如同美丽的花必须败了,不然就不会有果实。
据说,人活一生所需的知识,来自学校的部分不足15%,这实在是个令学生和家长一起绝望的数字;而哪个人不是既当过学生也会做家长呢?
实际也就是说,几乎人人都得绝望两回。
现实也确实如此,人们眼睁睁看着:刚离学校没有几天,当初不可一世的所谓学霸,竟开玩笑似的跑去给曾经臭不可闻的学渣打工;就和当初体制内的萧何,竟然给混混刘邦当牛做马一样。
有人更列出两排最极端,也真无法抬杠的名单出来: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有几个人知道第一排都干什么吃的?
但想当年,这些人也曾惊天动地呼风唤雨,是整个大清朝三年才出一个的头名状元,可惜一个个都是昙花一现;而第二排的名落孙山者,好像没有介绍的必要了。
明白的很:学校相当于教会了字母,真正遣词造句锦绣文章的学校却是社会,即便学校教的都是真理,譬如“呼噜呼噜”“睡着的举手”,也包括“诚实守信”“说谎话鼻子变长”等等,还必须经过社会大学的实践才能算数。
小学时,有人敲门,妈妈神色慌张地安排谁“就说我不在家”,然后自己躲进里屋。
谁就老实地告诉来人:“我妈说她不在家。”
这没毛病啊,结果晚上妈妈把经过告诉了爸爸,两个人几乎都要对谁动粗。
铁的事实面前,谁的“诚实”碰得鼻青脸肿。
中学时候,有一次谁遇到一个老人摔倒,可自己力气太小扶不起来,路过的人又都不愿帮忙;恰好,看见班主任骑个单车经过,谁赶忙招呼,那知班主任只瞥了一眼,就赶紧蹬车走了,再怎么叫也听不见。
事后,谁一百次的想过,班主任不是有偶然的阵发性失明,就可能有阵发性失聪。
大学时代,更有两件事的打击,让谁几乎抑郁:一是谁要买瓜,就拿起一个问卖瓜的老农:“这瓜甜不甜?”
哪知连问三遍,瓜农非但不予理睬,反而面露愠色;等谁再问,瓜农竟然猛的将谁手里的瓜夺回,又猛的摔到谁脸上,还气急败坏的骂人:“你X的苦瓜是甜的吗?”
好多的人围观,谁羞怯到差点哭出来。
就算谁不认识苦瓜,但总不至于遭这样的羞辱啊,况且是那么大年纪本该慈祥和善的老人。
谁只知道抱怨老人冷漠刁蛮,却不知道就在十分钟前,老人因所谓占道经营,被城管罚款二百,而他即使把所有的菜全部卖完,也不会超过五十块钱。
第二次,是一个要好的同学,要给奶奶过生日,邀请谁一起参加。
唱罢《生日快乐》,轮到谁发言祝福,谁声音洪亮满怀真情的祝愿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哪知话音刚落,连耳不聋眼不花的寿星在内的所有人,都一起拉下了脸色,谁顿时惊慌失措,很快得知:老寿星过的就是99寿辰,谁的祝愿,无疑是在诅咒老人早死……尽管主人一再声言“无知者无过”,但整个气氛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谁从此认识到单纯的“谨言慎行”远远不够,最保险的还是“沉默是金。”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理论都和实践龃龉,譬如,在学校里,谁被告知是“事业接班人”,毕业之后,虽然没有人通知“接班”,但也没人通知接班人资格取消。
问题是学校里的所有实验都可以重来,成本也低;而社会实践全是实操,代价也高。
谈第一次恋爱时,谁骑单车带着女孩,碰上红灯,谁老老实实停下来等侯。
“闯啊,又没车怕什么?
快闯过去啊!”
女孩大声嚷嚷。
“何必违章呢?
又没啥急事!”
谁平静回应。
“闯个红灯都不敢,你还能干什么事!”
女孩马上下车,扬长而去。
谈第二个女孩,也是刚好亮起红灯,谁不假思索就闯了过去。
到了马路对面,女孩就让停车:“连红灯你都敢闯,还有什么你做不出来!”
女孩吓得脸色发白,说话嘴都哆嗦。
要知道,中国婚龄期男女性别比,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而为了谁的婚事,三代单传的父亲愁到快要疯掉。
但接下来的相亲都是这样个简练女孩:你有房有车吗?
“没有。”
“那再见。”
女孩站起身就走。
又一女孩:“彩礼88万你拿得出吗?”
“拿不出。”
“那不好意思!”
女孩又起身就走。
另一女孩:“你在哪里高就?”
“送外卖。”
“高攀不起,拜拜!
|”女孩根本就没有完全坐稳。
没有人问他的研究生学历,没有人有兴趣知道爱迪生曾擦过皮鞋。
生活节奏太快,都喜欢招手即停立等可取,没有人愿意喂鸡下蛋养羊剪毛。
寂寞,迷茫!
这世道好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寂寞迷茫。
连造笑大师周星驰、诙谐幽默崔永元都能抑郁,升斗百姓哪个会没点寂寞迷茫呢?
比如:远的有“何不食肉糜?”
,近的有“绝不强迫买校服,无校服不准进校”,古今一脉争奇斗艳,恐怕都得迷瞪到奈何桥。
问题,社会大学不支持重复试验,人生无一秒可以彩排,没有万无一失的争战,是赛过才清楚输赢,醒之后才知道是梦。
这么说来,所有人生,都充满试验甚至是赌博成分;问题是,人们只能用己有的知识去套无知的未来,可靠性究竟多高?
因此,难免就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一念之间天堂地狱”,让人捶胸顿足甚或痛心疾首了。
反正谁又骑单车带一女孩过来了……要么说是“那么巧呢,”,还是“那么不巧呢?”
刚走到十字路口,又赶上红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