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恋爱脑坑下乡的倒霉蛋(1)
浑身被柔软的被子包裹着,窗外偶尔飘过几声孩童打闹的声音,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并不显得吵闹,反而更加助眠。
祝平安却睡不下去了。
她作为快穿部的实习员工,其实并没有多少挑选任务的自由,在部门同事一致“投票”表决下,她接到了年代世界的一系列任务。
唉,狗都不愿意干的活,实习生愿意。
等她混出头的,部门总会有新来的实习生。
祝平安咬牙,默默调出任务简介,找到《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点开。
故事简介以女配的视角展开。
女配黄秀英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老小是弟弟。
作为大姐,她从小被灌输的观念都是要照顾好弟弟,弟弟是这个家里的希望。
这一条铁令,她严格遵守。
70年,黄秀英17岁,她即将高中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只有下乡,知青办上门催促的次数愈发频繁。
这一年,黄秀英报名了下乡。
在这样一个家里,下面两个妹妹还在读初中,黄秀英下乡其实是必然。
黄秀英有一个暗恋的男同学,也就是男主,董浩章。
董浩章家里是一个大家族,孩子生的多,虽然是双职工家庭,但是生活压力也大,每个月的那点工资,基本都嚼用了,压根拿不出钱来买工作。
他早就看清了现实,他是家里的老大,为了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他早就做好了下乡的准备。
作为男主,俊秀的脸,高挑的身材,这些都是必备的条件。
拥有众多追求者的男主,却早就和女主王丽敏私下确定了恋爱关系,王丽敏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里早早就给她找好了工作,就等她毕业接班入职。
现实并没有打击两颗相爱的心,就在董浩章与王丽敏执手相看泪眼,依依不舍的时候,黄秀英站了出来。
没错,黄秀英发现了两人的恋情,但是她并没有嫉妒,她觉得爱是成全,爱是祝福。
她只有满心的愤懑,恨老天不能成全这两个相爱的人。
于是,拥有工作的原主成为了黄秀英的目标。
原主祝平安是黄秀英的邻居,父母都是省机械厂的职工,同住在机械厂家属院。
祝父祝母作为机械厂的高级技术员,很受厂里器重,夫妻俩生了一儿一女,大儿子在黑省军区当兵,祝平安作为小女儿很是受宠爱,又是老来女,双重叠加,一家人舍不得她吃一丁点苦。
在小女儿毕业的前几年,夫妻俩就给她买到了工作,暂时由老家的亲戚代班,等祝平安高中毕业就接班。
黄秀英从小就看不惯祝平安的做派,由于住得近,两人都是比较着长大的。
比父母,祝父祝母是厂里的高级技术员,黄父黄母只是普通的车间员工,工资津贴方面差距就比较大。
祝平安从小就能拥有自己的房间,黄秀英做梦都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但这个时候住房紧张,只能跟两个妹妹挤在一间房。
夜深人静,真有默默在被子里嫉妒得牙痒痒的时候。
比成绩,祝平安16岁就从高中提前毕业了,成为了机械厂的一名宣传干事,后又被调到播音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播音员。
黄秀英却只能等着毕业后报名下乡,成为一名光荣的知青。
比长相,祝父祝母早些年都是读书人,一身书卷气,祝平安在这样的熏陶下,也是举止从容,不疾不徐,独有一身独特气质,加上看人总是笑盈盈的眼睛,秀气的长相,都是加分。
家属院的叔叔阿姨们,都是看着平安长起来的,小小的人,见人就笑,见人就打招呼,一张***的小脸,谁看了不说这孩子养得好。
黄秀英最是看不上这样的长相,她觉得像她这样的大脸盘子才是最有福气的咧,一看就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她这样的长相去相亲都是百家求的。
但是再怎么看不上,如今想要人家的工作,也得笑脸相迎。
选定了人选之后,黄秀英悄悄给董浩章通了气,让他晚一些报名,并暗示事情可能会有转机。
“你可别哄我了,下乡是国家规定的,再说工作多难找,是你说能有就能有的吗?”
董浩章摆摆手,这么说着,却也默默在心里推迟了报名下乡的时间。
知青办上门来催促时,也只是说家里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过些日子就会领报名表报名下乡。
这样的说辞,知青办的工作人员见多了,摇摇头象征性的又说了几句就走了。
在黄秀英盯上原主后的这一个月,对原主处处关心,处处在意,嘘寒问暖,终于成了原主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原主生活环境简单,身为机械厂的子弟,住的是机械厂的家属院,工作的地方是机械厂,邻居和同事领导基本都是看着原主长大的。
这样的条件被黄秀英利用得彻底,在祝家经常进出的行为,也被理解为即将下乡舍不得从小的玩伴。
于是,在黄秀英说出,“你只是失去了工作,他却是失去了真挚的爱情啊!”
的时候,原主将工作以五十元的低价卖给了董浩章。
知青下乡的补贴是五十块,而一份播音员的工作可以卖到一千块钱的高价。
办完工作转接手续后,黄秀英将刚领到的50块钱下乡补贴给了原主。
在后续的故事简介中,黄秀英以独自下乡害怕为由,哄骗原主也报名了下乡,由于是主动报名,原主拥有选择下乡地点的权利。
原主选择了和新任好闺蜜黄秀英一个地方下乡。
祝父祝母工作忙,有难题攻克不下来,真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时候,住在机械厂都是常事。
恰巧给祝平安办理工作转接手续的职员,刚从外省调过来,根本不认识祝平安,检查了一下手续合规就麻溜给办了。
在他们己经得到消息的时候,即将下乡的事实己经不容改变。
只能泪眼连连地帮她收拾行李,各种嘱咐叮嘱。
对哄骗女儿下乡的罪魁祸首,祝父祝母也没有放过,首先去董浩章家里大张旗鼓闹了一通,要回了九百五十块钱。
董家哪来的九百五十块。
最后只能机械厂出面垫付,再从董父每个月的工资里面扣除二十块,西年可以还清。
董父工资每个月37.5块,董母在机械厂食堂工作,每个月21.5块。
“老天爷啊,我这是造了什么孽,有这么个女儿,简首比资本家还要命啊!”
黄母坐在家属院门口拍着大腿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