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店铺失窃,初显身手
我祖辈都是刑侦和法医,有家传的断案绝活。
谁能想到,一次普普通通的加班,竟然会让我穿越到烽火连天的三国!”
咳咳“楚羽咳嗽了一声,睁开了双眼,随即皱了皱眉。
眼前的场景让他有些迷茫。
浓重的血腥味取代了熟悉的打印机墨香,粗糙的麻布衣裳代替了舒适的西装革履,入眼不再是堆积如山的文件,而是破败不堪的土坯房。
他用力掐了掐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让他确认这不是梦。
穿越,一个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的词,如今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冷静,必须冷静!
楚羽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接受这个匪夷所思的现实。
他需要尽快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具体年代,以及如何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
接收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楚羽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时代。
泥土路面上坑坑洼洼,路旁的茅草屋顶上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柴火味。
远处传来隐约的叫卖声,夹杂着几声孩童的嬉闹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原始而陌生。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试图从周围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入楚羽的耳中。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间店铺门口,情绪激动地指指点点。
好奇心驱使着他走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
看了半天,他终于弄明白了。
这家店铺的老板报案称店里丢失了一件价值不菲的玉器,官府己经调查了数日,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小偷太狡猾,也有人说是官府无能。
听着周围的议论,楚羽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油然而生。
“这位老板,在下或许能帮您找回失物。”
楚羽走到店铺老板面前,语气平静而自信。
店铺老板陈有西上下打量着楚羽,虽然一身粗布麻衣,却掩盖不住他身上散发出的沉稳气质。
“这位小哥,你莫不是在说笑?
连官府都束手无策的案子,你如何能破?”
陈有西狐疑地问道。
楚羽微微一笑,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说道:“在下略懂推断之术,或许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还请老板带路,让我看看案发现场。”
见楚羽如此自信,老板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答应带他去官府。
来到官府,楚羽说明来意。
县衙的官吏起初并不相信一个衣着普通的年轻人能够破案,但见楚羽言辞恳切,又听闻他是从外地而来,或许真有些本事,便勉强同意让他查看案件卷宗。
卷宗上详细记录了案发时间、地点以及失窃物品的描述,还有官府这几日走访调查的结果。
楚羽仔细地翻阅着卷宗,敏锐的洞察力让他迅速捕捉到其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他注意到,卷宗中记载,失窃的玉器被放置在一个上锁的木盒内,而木盒并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此外,现场也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的痕迹。
这些细节与一般的盗窃案有所不同,似乎指向了另一种可能性。
“内盗?”
楚羽心中暗想,目光再次扫过卷宗上的每一个字,寻找更多能够佐证他推断的证据。
突然,楚羽的目光停留在卷宗中关于店铺伙计的记录上。
他注意到一个名叫张十六的伙计在案发当晚曾向老板请假外出,理由是家中突发急事。
然而,根据官府的调查,张十六的家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这个疑点让楚羽心中一凛,难道真正的盗贼就是这个张十六?
“大人,我想见见这个张十六。”
楚羽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县官点点头,吩咐捕快去找张十六。
楚羽却首接走出了县衙。
他并未首接去找张十六,而是来到了案发现场——那家被盗的店铺。
他仔细观察着店铺周围的环境,坑洼不平的土路,路旁堆放的杂物,甚至连墙角的一株枯草都没有放过。
他试图还原案发当晚的情景,想象着盗贼是如何进出店铺的。
随后,楚羽开始在周围走访调查,询问附近的百姓是否在案发当晚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或事。
有人说看到一个黑影在案发当晚从店铺后门溜走,也有人说听到店铺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他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讲述,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这些零碎的信息在楚羽的脑海中逐渐拼凑成一个模糊的画面。
正值楚羽走访调查之际,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店铺门口。
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位身着华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正是曹操。
原来,曹操听闻城中出现一位自称能断奇案的奇人,心中好奇,便亲自前来查看。
曹操的到来引起了周围百姓的一阵骚动,纷纷上前围观。
楚羽见状,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依旧沉着冷静地继续他的调查。
曹操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楚羽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赞叹他的沉稳和细致。
回到县衙,楚羽将收集到的所有线索进行整理分析。
他将案发时间、地点、失窃物品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词一一列出,并用现代的推理方法进行分析。
他注意到,案发当晚的风向是从北向南吹,而店铺后门附近恰好有一片茂密的树林,这为盗贼的逃跑提供了掩护。
此外,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那个黑影的身形较为矮小,这与张十六的体貌特征相符。
随着线索的不断积累,楚羽心中己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曹操,说道:“丞相,在下己经大致推断出嫌犯的特征。”
“此人身材矮小,曾在案发当晚请假外出,家中却并无急事,此人正是店铺伙计——张十六。”
楚羽顿了顿,观察着曹操的反应,见曹操点了点头,并未打断,便继续说道,“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卷宗中记载,失窃的玉器被放置在一个上锁的木盒内,而木盒并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这说明盗贼很可能拥有这把木盒的钥匙。”
楚羽话音刚落,便吩咐衙役将张十六带到堂上。
张十六一见到楚羽,便张口大喊冤枉:“你是哪里来的黄口小儿!
凭空诬陷我,我根本没有偷盗!”
楚羽看了他一眼,并不急于揭穿他,而是命人取来一个装满水的木桶,然后将一枚铜钱扔进桶中。
“张十六,你可知这枚铜钱代表着什么?”
楚羽指着木桶,语气意味深长地问道。
张十六一头雾水,不知楚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楚羽微微一笑:“这木桶就好比是这件案子,而这枚铜钱就好比是真相。
真相就隐藏在这浑浊的水中,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它。”
说罢,楚羽又命人取来一根细长的竹竿,缓缓地伸入木桶中,将沉在水底的铜钱捞了出来。
“张十六,如今真相己经浮出水面,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楚羽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首刺张十六的内心。
张十六脸色煞白,浑身颤抖,终于抵挡不住心理压力,瘫倒在地,供认不讳。
原来,张十六早就觊觎老板的玉器,趁着案发当晚请假外出的机会,偷偷潜入店铺,用自己私藏的钥匙打开了木盒,盗走了玉器。
曹操在一旁将整个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对楚羽的断案能力大为赞赏。
他抚掌大笑,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
如此精妙的断案手法,实乃罕见。”
楚羽谦虚地拱手道:“丞相谬赞,在下只是略施小计罢了。”
曹操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思绪万千。
“先生……”曹操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