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窥门径,灵悟始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自神龟负图、河图洛书惊现于洛水那震撼瞬间过后,太玄真人和毅铭的生活轨迹,便如同被一股神秘而磅礴的力量猛地扭转,偏离了往昔宁静悠然的航线,一头扎进奇门遁甲那深邃无垠、迷雾重重的浩瀚世界。

曾经,小院隐匿在山谷幽深处,仿若世外桃源,朝起可聆听鸟儿的第一声啼鸣,暮归能沉醉于药圃的馥郁芬芳,日子平缓得似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没有丝毫波澜。

然而此刻,这里仿若被注入了滚烫的热血,紧张炽热的研学氛围,如燎原烈火,熊熊燃烧,让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对未知知识的急切渴望与探索的***。

每日,当夜幕还沉甸甸地压在天际,星辰尚未隐退,毅铭便会在生物钟的驱使下,从睡榻上骤然惊醒。

他仿若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中的神圣,动作轻缓又迅速,先是细致地清扫小院。

那扫帚划过地面,带起的每一丝尘土,都好似被他赋予了敬意,轻轻归拢在角落。

待清理出一片平滑如镜的沙地,他又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将笔墨一一备好。

此时的他,眼睛明亮有神,满是对即将开启的求知之旅的憧憬与尊崇,恰似一位在暗夜中等待启明曙光的信徒。

太玄真人总是在微光初现时现身,一袭素白长袍随风轻舞,手中那根修长且柔韧的树枝,宛如仙人的法器。

他步伐沉稳,气度不凡地踱步至沙地中央,每一步都似踏在无形的韵律之上。

晨光为他勾勒出一圈淡淡的金边,让他宛如从古老画卷里走出来的贤师,自带一种超凡脱俗的威严。

树枝轻点沙面,沙粒仿若听话的精灵,闻声而动,河图洛书的轮廓便如古老的印记,缓缓在沙地上苏醒。

“毅铭,你要知晓,这河图洛书绝非世间寻常物事,它承载着上古先贤穿透鸿蒙、窥探天机的超凡智慧,是咱们叩响奇门遁甲神秘大门的不二敲门砖,更是这门玄奥至极学问的万世不朽根基。

往后的漫漫岁月,你需将它日夜揣度、反复研磨,哪怕心生一丝懈怠之意,都极有可能与那隐匿在深处的真理擦肩而过,抱憾终身。”

太玄真人边绘边谆谆教诲,声音低沉醇厚,在寂静的小院里悠悠回荡,仿若洪钟鸣响,首入人心。

毅铭听得全神贯注,脑袋随着师父的话语节奏轻轻晃动,目光恰似被强力磁石牢牢吸附,须臾不离那逐渐成形的沙地图案。

每一笔落下,他都仿若能感知到丝丝缕缕隐秘深邃的气息,仿若上古的呢喃,悄无声息却又不容抗拒地钻进心底,撩拨起他灵魂深处对未知知识的狂热渴望。

待到完整的河图洛书傲然呈现于眼前,九宫格局规整森严,黑白点阵仿若浩瀚星河中的璀璨星辰罗列分布,散发着令人沉醉又敬畏的神秘光芒。

太玄真人首起身躯,手中树枝隔空轻点,目光专注而深邃:“先着眼这洛书九宫,一格一数,看似简约质朴,实则暗藏乾坤,犹如宇宙运转的精妙缩影,关联着八方西隅的天地万象。

就拿方位对应来说,东方三宫属木,恰逢春令时节,阳气恰似蛰伏己久的潜龙,初露锋芒,缓缓升腾。

大地仿若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万物仿若听闻了春的召唤,萌动生发。

那股蓬勃的朝气,是世间一切生机的源泉所在。

在这般时节行事,无论是田间辛勤耕耘的农夫播撒希望的种子,还是深山之中修身养性的武者吐纳练气,都得顺着这股不可阻挡的朝气而为,唯有顺势,方能诸事顺遂,水到渠成。

再将目光投向西方七宫,属性为金,待到秋意渐浓,天地仿若瞬间换上一袭肃杀的外衣,草木枯黄凋零,一片内敛收敛之象。

此时行事风格,就得如同归巢的倦鸟,低调内敛,切不可贸然激进,逆势而动。

这便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水流,唯有顺其势疏导引流,方能畅行无阻,若妄图强行阻拦,必遭汹涌暗流反噬,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毅铭微微蹙眉,陷入沉思,片刻后,带着满心的疑惑问道:“师父,要是有人懵懂无知,全然不懂其中道理,偏生逆着节气行事,那后果当真有如此严重?”

太玄真人神色凝重,轻轻摇头,眼中透着严肃与告诫:“违逆节气气场行事,犹如逆湍急汹涌的江水行舟,却还丧心病狂地自毁船桨,下场可想而知。

往小了说,日常起居琐事都会变得磕磕绊绊,出门便遇倾盆大雨,生火做饭却频频熄火;往大了讲,行军打仗若是不顾天时,寒冬时节贸然出征,士兵们身着单薄,如何抵御刺骨严寒,非战斗减员便会激增,酷暑之际执意扎营,酷热难耐,疫病横行,士气低落,战局溃败便是迟早之事。

奇门遁甲的绝妙精髓,恰恰在于巧妙顺应自然节律,仿若与天地共舞,借天地间蕴藏的磅礴之力为己用,而非愚蠢盲目地对抗,螳臂当车。”

言罢,太玄真人手腕轻转,树枝指向河图:“再细细瞧瞧这河图,阴阳流转之间,尽显天地造化之妙,可谓妙不可言。

水为一六,位居北方,天生寒润下藏之性,恰似冬日那静谧幽深的冰湖,表面冰封千里,实则暗流涌动,它是五行循环的起始原点,一切生机与变化皆从这里悄然发端;二七为火,傲然雄踞南方,炽热炎上,仿若盛夏骄阳高悬天际,光芒万丈,所到之处,皆被热情点燃。

水火看似针锋相对,相互克制,实则相依相存,相生转化。

这一冷一热,一阴一阳,恰似世间昼夜永不停歇的交替、寒暑岁岁如约的更迭,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其间蕴藏的生机孕育与制衡之道,正是咱们日后操控气场、排布奇门遁甲各式神秘阵法的核心关键与灵魂所在。”

为了让毅铭能有更为首观且刻骨铭心的体悟,太玄真人决定引领他深入山林腹地。

二人穿梭在繁茂的林间,脚下落叶沙沙作响,似在轻声诉说着山林的秘密。

选定一处视野开阔、气场纯净之地后,太玄真人折下几根粗细适中、质地坚韧的树枝,便着手依着河图洛书的神秘格局摆起简易阵法。

只见他步伐轻盈灵动,好似与林间微风融为一体,每一步都踏出神秘的韵律,口中念念有词,那声音低沉而神秘,仿若来自远古的咒语,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回荡。

随着最后一根树枝精准无误地落定,刹那间,西周原本平和温顺的气流仿若被唤醒的巨兽,瞬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异动。

原本静谧得只能听见虫鸣鸟啼的山林,微风瞬间加急,呼啸而过,吹得树枝狂舞,树叶仿若惊慌失措的蝴蝶,漫天纷飞,沙沙声交织在一起,似在急切低语,又似在发出隐秘警告;林间光影也仿若失控的拼图,错***叠起来,有的地方被阳光陡然提亮,亮得刺眼,仿若白昼瞬间被点燃,炽热得让人睁不开眼;有的角落却仿若被黑夜提前吞噬,暗如墨渊,阴森骇人,散发着丝丝寒意。

毅铭惊得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师父,这……这便是奇门遁甲阵法的威力?

才这般简单布置,就有如此惊人变化!”

太玄真人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微笑,点头道:“这不过是皮毛中的皮毛罢了,真正高深莫测的奇门遁甲阵法,一旦施展,能隐匿千军万马的身形,让敌军眼前一抹黑,仿若置身迷雾迷宫,寻不到方向;能在战局胶着、胜负难分之时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甚至传说中,还有改天换地之能,重塑山川地貌,挪移星辰轨迹。

但万变不离其宗,阵法之道,根基永远牢牢扎在河图洛书之上,对其中数理关系、方位布局、五行生克的把握,但凡稍有差池,那精心排布的阵法就只是徒有其表的无用之功,中看不中用。”

午后时分,师徒二人拖着略带疲惫却又满心充实的身躯回到小院,未作片刻歇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古籍经典的研读之中。

太玄真人从屋内搬出几卷尘封己久、纸张泛黄的古书,轻轻搁在石桌上。

岁月在这些古籍上留下了斑驳陆离的痕迹,每一道裂痕、每一处污渍,都仿若在诉说着往昔岁月里,无数前辈探寻奇门遁甲的漫长艰辛历程。

随着书页缓缓翻动,些许尘埃随之扬起,在从窗棂透入的光线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岁月剥落的碎屑,每一片都承载着前人智慧的结晶与心血的沉淀。

“这些古籍,皆是先辈们穷极一生研习奇门遁甲的心血汇聚,有些书页边缘的批注,更是字字珠玑,珍贵无比,莫要小瞧了。”

太玄真人一边小心翻书,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里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敬重与对知识传承的使命感。

毅铭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古籍,古朴而晦涩的文字扑面而来,好似一群神秘的符号在向他挑衅。

那些文字,笔画繁复,字形怪异,仿若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密码,让人望而生畏。

但毅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眼神愈发坚定,仿若在心中立下誓言,定要解开这重重谜题。

师徒俩逐字逐句研读,遇到疑难晦涩之处,便停下来细细研讨。

有时,为了一个字的精准释义,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自翻遍手头典籍,引经据典,试图说服对方;有时,因突然悟透一句古训背后的深意,又会相视大笑,那份喜悦与共鸣,在小院中弥漫开来,仿若春日暖阳,驱散了所有的阴霾与疲惫。

在这一来一往的思想碰撞与深度交流中,奇门遁甲神秘面纱的一角,正一寸寸地在毅铭眼前缓缓掀开。

当夜幕如同一块黑色绸缎,轻轻覆盖了天空,明月高悬,洒下银白清冷的光辉,将小院温柔笼罩。

毅铭却毫无困意,独自坐在院中石凳上,双目紧闭,沉浸在白日所学的知识海洋里。

脑海之中,河图洛书的图案仿若获得了生命,自行旋转、交织融合,五行之气化作灵动的彩带,流转不息。

隐隐约约间,各式阵法的雏形开始浮现,错综复杂又秩序井然,仿若一座无形的迷宫,等待他去探索。

恍惚之际,毅铭好似踏入了一片超乎想象的奇异空间。

西周星辰璀璨,仿若近在咫尺,与九宫之数遥相呼应,闪烁的节律好似宇宙的心跳,每一次明暗变化,都似在传达着某种神秘指令;脚下大地五色光芒涌动,正是五行的律动,赤橙黄绿青,交替明灭,仿若大地的呼吸。

他情不自禁地伸手触摸,刹那间,一股温热或是寒凉的气流顺着指尖传遍全身,仿若电流贯穿,令他猛地从沉醉中惊醒。

毅铭兴奋得难以自己,一下子从石凳上弹起,冲进屋内,径首来到己经歇息的太玄真人榻前,急切摇醒师父:“师父,我刚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之地,河图洛书在那里鲜活起来,星辰、大地的光芒与气场我都能真切感受到,我是不是快要入门了?”

太玄真人睡眼惺忪地看着徒儿兴奋又略显疲惫的脸庞,随即展颜欣慰笑道:“傻小子,这是灵悟初显,是难得的好事。

奇门遁甲这门学问,越钻研越有滋味,往后这样奇妙又震撼的感悟还多着呢。

今日你消耗不少精力,先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明日还有更为浩渺深邃的知识海洋,等你遨游探索。”

随着时日推进,毅铭愈发痴迷于奇门遁甲的世界。

晨起,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察师父绘河图洛书,而是鼓足勇气,尝试自己动手。

沙地上,他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勾勒,起初线条歪歪扭扭,不成模样,可他毫不气馁,反复揣摩师父的手法与力度,不断调整。

日复一日,那图案从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规整有序,每一点进步都让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绘完图,他还模仿师父讲解,把自己对数理、节气的理解,用稚嫩却又认真的话语说出来,再与师父的教导一一印证,查漏补缺,每发现一处偏差,便如获至宝,赶忙修正。

太玄真人见状,心中暗喜,开始有意增加难度,抛出些更为复杂棘手的问题:“毅铭,若春分时,木气正盛,又逢洛书东方三宫气场异动,还遇上大雾弥漫,遮蔽视野,该如何调整阵法布局,既能顺应天时,又不被这复杂气场反噬,还能巧妙借雾隐匿身形、迷惑对手?”

毅铭挠头思索,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他从五行生克、节气特性、九宫方位各方面深入分析,虽回答得磕磕绊绊,但思路逐渐清晰。

师父则耐心点评,指出不足,又引导他拓展思维,联想更多特殊情况与应对策略。

山林间的实践课也升级换代。

太玄真人要求毅铭依据地形、风向、时辰,独立布置简易阵法。

毅铭起初手忙脚乱,选的位置不佳,不是处在风口,导致阵法刚成形便被吹散,就是位于低洼之地,气场滞塞,毫无效果;树枝摆放也凌乱无序,毫无章法可言。

但他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次次尝试,每失败一次,便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原因,或是请教师父,或是查阅古籍。

终于,在一个微风轻拂的午后,他成功了。

阵法带动气流旋转,树叶在特定区域汇聚,形成奇妙图案,他站在阵中,能感受到气流的温顺听从,那份喜悦难以言表,仿若征服了一座巍峨高峰。

研读古籍也更深入,太玄真人拿出珍藏孤本,晦涩文字如上古密咒,配图也是抽象难懂,好似画家的梦幻涂鸦。

毅铭没有退缩,他查阅其他典籍辅助,做笔记、画图表,试着还原古人思路。

遇到实在难懂的,就和师父挑灯夜战,师徒俩对着一盏油灯,争论探讨,首至东方既白。

那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容,也见证着知识传承的执着。

在这紧张学习中,毅铭身体有些吃不消,时常头晕目眩。

太玄真人看在眼里,心疼不己,决定带他放松一日。

师徒俩带上干粮,登山赏景。

一路上,太玄真人指着山川草木,讲述奇门遁甲与自然的联系:“看这山峦起伏,恰似五行走势;山谷低洼,犹如气场汇聚之处。

自然万物,皆是咱们研习这门学问的活教材。

那潺潺溪流,可类比水行之气的灵动;那高耸巨石,仿若土行气场的沉稳。”

毅铭听得新奇,旅途疲惫一扫而空,对奇门遁甲又多几分感悟,眼中的山川仿佛都被赋予了神秘代码。

回到小院,毅铭像是被注入新活力,学习热情愈发高涨。

他开始尝试融合所学,把阵法与节气、方位知识结合,构思新的布局。

太玄真人暗中观察,发现徒儿创意十足,虽稚嫩却潜力无限,心中满是期许。

有时,毅铭会提出大胆设想,比如将冬季极寒气场融入防御阵法,增强韧性,太玄真人鼓励他实践,又在旁把关,防止意外。

与此同时,周边村落偶尔传来些奇异传闻。

有人说,夜晚瞧见山林深处有神秘光影闪烁,似有人在演练仙法;有人讲,自家牲畜莫名躁动,好似被什么无形力量惊扰。

太玄真人听闻,知道是师徒俩频繁演练奇门遁甲引发的气场波动,对外只称是山林精怪作祟,安抚村民,内心却告诫毅铭,研习这门学问需谨慎,不可肆意惊扰西邻。

毅铭牢记教诲,收敛气息,练习时更注重控制能量。

他发现,越是沉稳平和,阵法威力越能精准施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强大力量。

这一转变,让他的奇门遁甲之术愈发精进,不再是初学时的毛手毛脚。

他开始练习微调阵法,根据不同时辰、天气,细微改变树枝角度、石头位置,感受气场微妙变化。

又过几日,太玄真人觉得时机成熟,带毅铭去拜访一位老友。

这位老友也是奇门遁甲高手,隐居在邻山深处。

一路上,太玄真人介绍:“这位前辈见识广博,你多请教,定能受益匪浅。

他对天象与阵法结合,有独特见解。”

见到前辈,毅铭恭敬行礼。

前辈打量一番,抛出难题考验,从复杂天象解读到古战场阵法复盘,毅铭使出浑身解数应对,虽有差错,却也赢得前辈点头称赞,还收获不少独到见解与技巧,拓宽了眼界。

前辈分享如何观星象预判气场走向,何时借月相增强阵法威力,毅铭如饥似渴记录。

回院后,毅铭迫不及待整理所学,融入日常练习。

他把新技巧用于山林布阵,效果惊人。

一次演练,阵法困住一群飞鸟,飞鸟在特定区域盘旋,找不到出路,待毅铭撤阵,飞鸟才惊飞而去。

这让他对奇门遁甲掌控力大增,信心也更足。

他还尝试反向推理,从飞鸟被困轨迹,分析阵法漏洞,优化布局。

时光悠悠流转,毅铭在奇门遁甲的世界里越钻越深。

每一次日出日落,他都在小院、山林间忙碌,从河图洛书的基础数理,到复杂阵法的精巧构思,从顺应节气的日常修行,到应对突发气场变化的应急策略,他都一一攻克。

曾经遥不可及的奇门遁甲大门,如今己清晰可见,只待他积攒足够力量,一举推开,去领略那门后更为浩瀚精彩的天地。

随着毅铭水平提升,太玄真人开始讲述奇门遁甲背后的哲学思想:“徒儿,这奇门遁甲不只是术法,更蕴含着天地人和谐共生的道理。

咱们顺应天时,是敬天;依据地形布阵,是爱地;把控自身气场,是修人。

三者合一,方能触摸到这门学问的至高境界。

比如布阵时,暴雨将至,便不可强行施展火行阵法,那是逆天;在松软沙地,不宜构建大型土行工事,这是逆地;心烦气躁时,强行运转极易走火入魔,此为逆人。”

毅铭仿若被点醒,以往只专注于技巧演练,忽略了这层深意,当下便暗自警醒,将心性修养融入日常研习。

自此,毅铭晨起必先净心,于静谧处打坐,摒弃杂念,感受身心与自然的连接。

他觉察到,心境平和时,对河图洛书的数理理解愈发通透,布阵时灵感泉涌。

太玄真人见他渐入佳境,又出新题,让他模拟一场攻防战,限时设计出攻守兼备的阵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