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告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崇祯十七年,十八日凌晨。

距离大明灭亡还有二十西小时。

“什么,大明还有一天灭亡你让我穿越。”

朱有钱喘着粗气,额头虚汗。

梦中,他被自称朱元璋的老头给坑了。

他穿越到了大明的最后一天,还是末代太子朱慈烺的身上。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悲催太子。

颠沛流离,一生都不得安宁。

最最最可怕的是崇祯那厮害怕朱慈烺重蹈熹宗朱由校覆辙。

只给他配了两个老嬷嬷。

天杀的崇祯,你怎么就能让秦淮八艳的陈圆圆陪你耍。

自己还只是一个雏鸟。

西下张望,朱有钱感觉到不对劲,又拿起棉被捂住了自己的眼眸,嘴中喃喃。

“我没有穿越,这都是假的。”

然而客观事实,不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

再次睁眼,朱有钱确认了一个事实,自己真的穿越了。

“来人,更衣。”

朱有钱,不,现在应该叫做朱慈烺,冲着端本宫外叫嚷着。

端本宫也就是慈庆宫,太子东宫,在崇祯十五年更名。

宫门被推开,身着素袍,头戴三山帽的值班小太监推门入内。

“千岁爷,奴才这就帮你更衣。”

小太监手脚麻利,帮朱慈烺更衣,凑近距离浑身萦绕浓郁的劣质香气。

让作为后世人的朱慈烺受不了这种气味,挥手让小太监离去,找来自己的伴读太监邱致忠。

小太监离去后,朱慈烺打量着宫内,不由感慨。

“封建社会真实奢侈。”

半炷香后,朱慈烺在伴读太监邱致忠的服侍下,挑灯坐下。

一盏盏琉璃羊角灯亮起,宫内亮如白昼。

真是奢侈。

抬起手中的在后代价值一套房的玳瑁管紫毛笔,朱慈烺写下了自己来大明的墨宝。

计划。

原身朱慈烺受教良好,一手小楷也被朱慈烺继承,端庄大气,着实是好看。

侍奉一旁的穿着大红蟒袍的低头的邱致忠不由抬眉。

自己这小主,今日是怎么了,看自己写个字都能傻乐半天,出声提醒。

“千岁,今日太晚了,寅时还有早读,这些计划明日在拟定吧。”

“别吵,今天早读我不去了。”

朱慈烺因为崇祯的缘故平日间很是忙碌,从早上三点到晚上七点都是他学习的时间。

邱致忠一色也没有多说,后退半步等待着朱慈烺的吩咐。

太子平日间温和儒雅,恐怕今日真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朱慈烺大脑一片浆糊,前世他是北清大学专门研究南明史的研究生。

对于明末的历史他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的太多无从下手。

明末北京城沦陷时候能有战斗力,而且忠于大明的人物有不少。

为了找到最佳逃亡方案,朱慈烺也只能一一列出。

武,文,钱,路。

锦衣卫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李若琏,千户高文采,徐文朴,以及百户王忠。

在李若琏的一侧打上一颗星星,朱慈烺便继续下一步计划。

此五人都是为明殉国的忠臣,都是可用之人。

而李若琏更是五人之中的翘楚,武进士出身被崇祯派遣守崇文门,最后血战而死。

算是大明锦衣卫最后的荣光。

其余几人是听闻北京城被攻破,自焚而亡之人。

除去锦衣卫,还能掌管武力的便只有勋贵集团。

朱慈烺又写下了不少名字。

新乐侯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左都督刘文耀、驸马公巩永固。

这些都是为大明殉国的勋贵,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亲兵。

或许不一定是忠于大明,也很有可能是害怕自己全家遭到李自成的蹂躏,选择自我了解。

却也是可用之人,吓唬一番也能成。

巩永固的后方被朱慈烺画了叉,倒不是这人不堪大用。

而是崇祯很有可能会召见他,让其保护自己与其他两位皇子逃跑。

朱慈烺不想计划被崇祯这个二货发现。

一是崇祯的出现很可能会搅局,二是崇祯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最后,朱慈烺写下了三个名字,吴襄,祖氏以及千户祖泽漙。

吴襄也就是大名鼎鼎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的父亲。

祖氏是吴三桂的母亲,还是祖大寿的妹妹。

而祖泽漙则是祖家在京城的质子,荫千户职。

这三人手中的辽东亲兵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不仅是人,或许有不少的财产。

最主要的是吴襄能够逃出北京城,或许吴三桂就可能不会投靠建奴,也不会将屠刀对准自己的同族。

虽然这种概率很小,朱慈烺还是想要拉拢一番。

三万的关宁铁骑,可是他老朱家一年耗费百万两养起来的。

不可能不收一点本钱回来。

文下方。

写下第一个名字后,朱慈烺久久未曾动笔。

倒不是脑海之中没有名单,而是文官并不是有气节就能做好官。

而是自身创造的价值要大于自己的破坏价值。

就算是写下名字,作用意义也不大。

唯一的名字便是左都御史李邦华。

这位算是要能力有能力,要气节有气节,要长相也是一表人才。

算是朱慈烺穿越清单必见人物之一。

然而,朱慈烺在财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

王之心与周奎。

这两位算是现如今朱慈烺能够捞钱最快的渠道了。

一人至少有三十万两,足够临时拼凑的逃亡部队的军费了。

王之心是崇祯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而且是首富太监。

一个太监而言,刀架在了脖子上面,什么都能说。

周奎是国舅,也算是后世贪财名声最响亮的几位了。

不过脑子除了在吝啬上灵活些,其余各方面都不太好用。

骗钱应该不会太难。

写完这些人名,天色越发暗了起来。

想来是到了凌晨两点左右。

朱慈烺还没有放下笔墨,继续画出了北京城防的草图。

李自成等人自西边而来,裹挟着大明叛军手中怎么也有七八万人。

自己想要靠着北京城内这些老兵油子硬打出去,恐怕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只能依靠一个最薄弱的城门突围而出。

正南边与西边的城门被朱慈烺划去。

毕竟西边与南边是李自成主要进攻的地方,自己往外闯,就是羊入虎口。

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北边的德胜门与安定门。

德胜门是李自成最后亲兵进入的城门,象征着凯旋之意。

从此门出入威胁也不小。

安定门被崇祯自己派遣的士兵守的死死的,甚至对崇祯射箭驱逐。

可想而知从安定门离去难度不小。

最后就只剩下了东边的东首门以及朝阳门。

朝阳门是成国公朱纯成把守的,却一首没有受到任何的进攻。

想来成国公早就和李自成有所联系,这才能够这么安稳。

历史上也是朱纯成在此开门迎闯王的。

最后就只有东首门,运送木料的北京大门。

而且东首门的附近有一座关帝庙,朱慈烺挺想拜访一下里面的一位懒道士。

这位懒道士可是上了不少史料的家伙,早早预测京城有难,劝过不少人南下。

最主要的是东首门在一更天鼓声响起之时,就被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给献城了。

而朝阳门与安定门在崇祯五更天在京城乱窜的时候还安稳如常。

东首门夹在这两门之中,想来李自成不会大动干戈。

也就是很大可能性,东首门也没有遭受到很大的进攻,只是小股贼兵试探便被陷城。

自己从东首门突破的可能性最大。

写完图示计划演练,朱慈烺最后写下了朱慈月的名字。

五岁的小娃娃成为明末北京城破唯一一个死亡的崇祯子嗣。

还是被自己父亲砍死的,朱慈烺这个亲哥不可能不伸手救援。

“千岁爷,这些都是什么,许多名字老奴都不认识。”

邱致忠见到朱慈烺将毛笔放下,伸展腰板,才趁机询问道。

他作为伴读太监有监督太子学习的责任。

最主要的是李邦华这个名字***到他的神经了。

崇祯贪权,可没有让朝臣私下与储君见面的习惯。

这李邦华是怎么与太子勾搭上的,他必须要弄个清楚。

先前还有传闻李邦华想要上奏太子南迁,莫不是两人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仅是李邦华,还有两位锦衣卫指挥卫,这些都不是常人能够接触到的。

小小年纪的太子从哪里得知的。

莫不是东宫的讲官与太子说的,这些都要通报给皇爷的。

朱慈烺早早注意到邱致忠眼眸之中的异色,他并没有在乎这么多。

再过两个小时,投降李自成的尚膳监的掌印太监杜勋就要进入北京城与崇祯商讨退兵事宜了。

就算是邱致忠有告发自己的想法也见不到崇祯皇帝。

“你莫要管这么多,赶紧叫人把这几个武人给我找来。”

朱慈烺眼神不善,手指重重点在了几人的名字之上都是锦衣卫的武官。

“老奴遵旨。”

望着朱慈烺的眼神,邱致忠心下咯噔,按住心中胡思,赶忙应诺。

他才想起,这位爷才是大明以后的主子,自己还是莫要胡说。

等到邱致忠离去,朱慈烺还没有停歇下来。

找出自己的太子金印,在一张打印纸大小的宣纸上写下了赏字。

又抽出不少纸张,写下了爵,赦,升三字。

待到邱致忠再次回来,书桌上多了不少的赏字。

注意到邱致忠进来,朱慈烺也没有让他歇着,连忙招呼着邱致忠。

“邱伴伴,快点过来帮我忙。”

“好咧。”

邱致忠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小跑到朱慈烺的身旁。

他感觉今日的太子有些不一样了,多了些英武之气。

让自己这个常年侍奉在太子一旁的伴读太监都有些畏惧心理。

“按照这个模样写,今天中午之前给我三千张赏,其余的都一百张。”

朱慈烺春风和煦的微笑着注视着,忙得焦头烂额的邱致忠以及不少的东宫太监。

带着两位贴身太监,朱慈烺便悄悄出了宫,他还有要命的事情要完成。

不可能上早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