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子来了没?
在一座小陡坡上聚集了一群小孩。
他们脸上都表露着欣喜,满脸笑容的说着。
这小陡坡后面5米左右就是今天新郎官的家。
虽说是新郎官的家,无非就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妈妈一起居住的俩间用泥土堆砌的小瓦房。
而他们也是一窝子的挤在那间大一点的瓦房里,大瓦房也自然成了这一大家子的卧室。
家中排行老西的新郎官因为要结婚,所以隔壁的小厨房里搬进了一张小木床,也是今天的婚房,这是老母亲给新郎分出来的房间,毕竟结了婚就不能和其他兄弟姐妹们同居。
所以以后他俩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里。
婚房挨着主卧显得格外矮小、狭窄。
它旁边就是一条长长的小路。
小路旁边还有两棵生机勃勃的核桃树,这两棵核桃树是新郎官和他的二哥一起种下的。
以此表示兄弟间要团结一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友达,恭贺你。
大喜之日,等下接到新娘子,回来我们一醉方休。
新郎官的二哥欧施连达拍着新郎官的肩膀,笑着说道。
二哥,我……新郎官哽咽了一下。
怎么了?
友达,大喜之日,怎么愁眉苦脸的。
没事。
二哥。
原来这对新人是长辈介绍,还未曾见过面。
只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此之前新郎官己心许她人,对方也对他有感情。
郎有情妾有意,那时的他们给彼此许诺终身只许一人。
世态炎凉,他俩终究被流言蜚语和两家的长辈所拆散。
女方家长听到谣言后,背后调查了男方的家庭背景。
得知男方家庭条件极差,家中只有老母亲。
父亲早逝,留下了6个小孩。
都是老母亲一人抚养长大。
6个小孩,按寨子里的条件,这位老母亲是没有足够多的家产分。
所以女方家长定是不愿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受苦。
于是强行把女孩先行嫁了出去。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新郎官:‘欧施友达’。
他心灰意冷后听从了老母亲和村里一位阿姨的话。
迎娶阿姨的侄女儿:‘王朵朵’。
一群健硕的少年分别牵着一匹马儿。
其中的一位少年对着新郎官打趣的吼道:友达,走了,接媳妇咯!
今天这么多的亲朋好友都在,不能把心情表露的太明显了。
新郎官心里想着。
于是勉强的挤出了一点笑容。
来了……他们牵着马儿。
新郎官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同样牵着马儿的少年有6位。
马匹后面还跟着大大小小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孩。
新娘子这边也忙个不停,从两天前家中就开始载歌载舞。
新娘子家的亲朋好友,以及寨子中的人,都会在结婚前的两天里,买上糖果和鸡蛋,为新娘子和新娘子家人送上祝福。
而新娘的长辈则把送来的鸡蛋和糖果,再次分给到来的亲朋好友。
他们边吃着糖果和鸡蛋,边畅聊着。
还有那些为新娘子哼唱着歌的孃孃们。
歌声里都是不舍的诉说和为将要出嫁的新娘言传身教。
用歌唱的方式来教导新娘子出嫁后不可忤逆婆家,要懂得尊敬婆家,尊敬长辈,做个贤妻良母等。
新娘子也不知是因为结婚前需要节食3天,肚子饿的原因,还是真的听懂了孃孃们的歌声。
她依靠在妹妹身上,偷偷的抹着眼泪,这3天里她几乎都是以泪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