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科学展会的崭露头角
但对这对双胞胎而言,他人的眼光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背景音,他们依旧全身心地沉浸在对知识那无尽的狂热探索中。
这天,学校宣布即将举办一场科学展会,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科学创意和发明。
消息传来,正在车库里捣鼓新实验的谢尔顿和瑞恩,瞬间像被注入了电流一般兴奋起来。
“瑞恩,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把那些惊世骇俗的想法变成实物展示出来,让那些人彻底闭嘴,明白我们可不是在痴人说梦。”
谢尔顿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手中还握着一支写满复杂公式的笔。
瑞恩用力点头,一头粉发跟着晃动:“没错,哥。
我觉得我们可以展示基于量子拓扑和超弦理论构建的多维空间通信器,再搭配上我们设想的熵减能量循环装置,绝对能把所有人的认知颠覆。”
接下来的日子,兄弟俩如同着魔一般投入准备工作。
瑞恩的洁癖强迫症在此刻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用消毒湿巾将实验器具和材料擦拭得纤尘不染,还在车库角落设置了一个自制的空气净化区,所有要用的物品都得在里面“净化”一番才能使用。
“任何微小的杂质都可能干扰微观层面的实验,绝不能掉以轻心。”
瑞恩一边调试空气净化设备,一边严肃地自言自语。
谢尔顿则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在海量的科学文献中穿梭,为他们的创意寻找理论支撑。
他的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飞速地进行着复杂的理论推导和模型构建。
“如果我们利用量子拓扑的非平凡性质,在超弦理论所预言的额外维度中构建通信通道,那么信息就能突破传统时空的限制进行传输。
同时,熵减能量循环装置可以从真空中提取零点能,为整个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谢尔顿对着瑞恩快速阐述,尽管此时车库里只有他们两人,但这种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早己成为他们探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天下来,车库己经被改得面目全非。
各种电路板、电线、实验仪器杂乱却又似乎带着某种秩序地摆放着。
墙边堆满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厚重科学书籍,书桌上是各种半成品的模型和写满公式的纸张。
这天,妈妈准备去车库拿点东西,当她打开车库门的瞬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天哪,你们俩都干了些什么!”
妈妈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如同科幻电影拍摄现场般的混乱场景,又好气又好笑。
谢尔顿和瑞恩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心虚地看着妈妈。
“宝贝们,你们才几岁啊,怎么能把车库弄成这样?
这也太疯狂了!”
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
谢尔顿赶忙解释:“妈妈,我们在准备学校的科学展会,我们有了一些特别棒的想法,想把它们变成实物展示出来。
您看,这个多维空间通信器和熵减能量循环装置,一旦成功,会改变很多东西的。”
说着,他拿起一个半成品的模型,在空中比划着。
瑞恩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妈妈。
我们知道看起来有点乱,但这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作用。
而且我们很小心,不会出危险的。
您知道吗,量子拓扑和超弦理论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科学视野,我们想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看到科学的无限可能。”
妈妈看着两个儿子认真的模样,心中既为他们的聪明和探索精神感到骄傲,又担心他们因为过度投入而忽略了其他事情。
“我知道你们热爱科学,可是你们也得注意整理,而且不能耽误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样吧,在科学展会结束后,你们要把车库恢复原样,好吗?”
“好的,妈妈!”
谢尔顿和瑞恩异口同声地回答,得到妈妈的理解,他们又兴奋地投入到实验中。
展会当天,校园里熙熙攘攘,各个班级的同学带着自己的作品齐聚一堂。
大多数展示的是诸如简易太阳能小车、自制万花筒之类的常规项目。
当谢尔顿和瑞恩抬着他们那堆满复杂仪器和模型的展示台艰难走来时,周围同学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不过眼神中更多的是好奇与嘲讽交织。
“他们这次又要玩什么玄虚?”
“肯定又是些不切实际,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怪东西。”
谢尔顿和瑞恩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全神贯注地布置展示台。
他们小心翼翼地摆放好多维空间通信器的模型,模型上闪烁着各种颜色的指示灯,旁边是一叠厚厚的理论说明,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注解,这些公式甚至延伸到了展示台的边缘。
另一边,熵减能量循环装置的模型更为奇特,透明的外壳内,各种管道和晶体结构错综复杂,仿佛一座微观的未来城市。
展会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依次参观各个作品。
当来到谢尔顿和瑞恩的展示台前时,老师的眼睛瞬间瞪大,脸上写满了惊讶。
老师看着那些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型和艰深的理论说明,不禁问道:“谢尔顿、瑞恩,你们能详细解释一下这个作品吗?
我必须承认,它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谢尔顿立刻像被点燃的烟花,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老师,这个多维空间通信器的原理基于量子拓扑学与超弦理论的深度融合。
我们知道,量子拓扑描述了量子系统中一些稳定的、不受微小扰动影响的性质。
而超弦理论预言了存在额外的维度。
我们设想通过特定频率的弦振动,在这些额外维度中打开一条通信通道。
想象一下,就像在现实的时空织物上撕开一道微小的口子,这条口子通往隐藏的维度空间。
通过精确调制弦的振动模式,我们可以将信息编码并发送到这些额外维度中,然后在另一端以特定的解码方式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不受传统三维空间距离的限制,甚至可以穿越时间的屏障。
比如说,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实现,在遥远星系的宇宙飞船就能通过这种方式瞬间与地球取得联系,不再受限于漫长的光速通信延迟。”
瑞恩接着补充道:“而这个熵减能量循环装置,是基于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深入思考。
传统观念认为,熵总是自发增加,但在微观的量子层面,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
我们利用量子涨落从真空中提取零点能,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晶体结构和能量转换模块,将这些能量收集并转化为可用的电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同时打破熵增的常规束缚。
这就好比我们创造了一个永不停止的能量源泉,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您想想,以后我们的汽车、飞机,甚至整个城市的能源供应都可能依靠这种装置,不再依赖有限的化石燃料。”
老师听得入神,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周围的同学也渐渐围拢过来,原本嘲讽的眼神中渐渐多了一丝疑惑和好奇。
然而,人群中还是传来质疑的声音:“这听起来太荒谬了,量子拓扑和超弦理论都是科学界还在探索的前沿领域,你们怎么可能搞出实际的东西?
这不会是你们编造出来的吧?”
谢尔顿看向发声的同学,冷静而自信地回应:“科学的进步从来不是因循守旧,正是因为这些理论还在探索,才有创新的空间。
我们通过数月的研究和推导,有严谨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你们觉得荒谬,是因为你们没有深入去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
就像几百年前,人们也觉得无线电通信是天方夜谭,但现在它己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设想虽然超前,但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
瑞恩也不甘示弱:“我们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设计细节,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
如果你们愿意放下偏见,认真去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严密性。
我们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一步步推导,每一步都有科学依据。
比如说,关于量子涨落提取零点能,己经有许多前沿研究作为铺垫,我们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整合和应用。”
随着谢尔顿和瑞恩进一步的解释,一些同学开始露出思索的神情,似乎被他们的想法所触动。
老师点了点头,说道:“虽然这个设想非常大胆,目前还难以验证其可行性,但你们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在展会的评选环节,尽管谢尔顿和瑞恩的作品过于超前,在实用性上难以与其他同学的作品相比,但他们独特的创意和深入的理论思考,还是让他们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拿着奖状,谢尔顿和瑞恩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自豪。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天才想法,也让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他们。
而这,仅仅是他们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他们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