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梅花馆

鬼宅迷案 川梦 2024-12-19 10:48:1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成都通惠门外,有一座不起眼的砖拱桥,人称十二桥。

在十二桥的旁边有一处荒废了好几年的西合院,都说是鬼宅。

我的祖祖林贞不信邪,用六百块大洋将它买了,又拿出六百块大洋将它装修出来,人称梅公馆。

这是一个只有两进的西合院,从东南方的角门进院,有完整的正房和西厢房,围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天井。

东边是首通后院的长走廊,后院里有一排平房和一个水井,还有一个小巧的凉亭。

后来,我的祖祖在西厢房对面又修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书房,取名为菱之角。

解放后,政府接收了梅公馆,将菱之角的三间屋拨给我家栖身。

在我的印象里,祖祖总是悲天悯人,不苟言笑。

每天,他总在家里为好友和周边的街坊邻居号脉看病,人称林大夫。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除了看病,就是种花。

他的饮食也是千篇一律,要求不高。

早上是一碟豆腐乳,一碗八宝粥和两个小馒头。

中午是有什么就吃什么,只求方便。

晚上要喝点小酒,爱吃卤菜和油酥花生米。

我的外婆负责一日三餐,手上总有事做。

我的外公在银行上班,总是早出晚归。

到了六八年,我刚刚懂点事,知道小舅在城东的国防工厂里面做事,早晚有纪律。

小孃是在西川棉纺厂里上班,住在工厂的女工宿舍里,天天都忙得吐血。

我们住的菱之角有自己的门和一个独立的小天井,很紧凑。

祖祖住在正房里,卧室里面有很多旧东西。

木床里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西个好看的古体字,我都不认识。

外公和外婆带着我住在西耳房里面,对门的东耳房是给小孃准备的新婚之屋,布置出来还没有住过。

那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群五大三粗的工人冲进了我们的小天井,声称要找我的祖祖算账。

外婆站出来问道:“你们是谁?

有话好好说嘛!”

“好好说?

我们食堂熬了这里给的解暑汤,有人上吐下泻!”

“不可能!”

外婆说得斩钉截铁,让带队的小工头愣了一下。

这时候,己经有人冲进了祖祖的屋,扔出了不少的医书。

小工头从地上拣起一本书,在外婆的眼前晃了一晃:“这是什么?

书面上明目张胆地写着黄帝什么什么!”

我的外婆夺过书,倔强地说道:“这就是一本医书!”

“哄谁呢?

你在哄谁呢?

黄帝是谁家的皇帝?

我还能不知道吗?”

祖祖气得浑身打抖,坐在身下的旧藤椅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尖叫声,仿佛就要散架了。

最后,屋里的两个工人又拉出了厚重的木匾,笑着说:“这不就是街头骗子卖打药吗?”

突然,旧藤椅的前脚折断了,己经年近七旬的祖祖跪倒在地上。

我的外婆刚要跑过去,就看到祖祖己经站了起来,用一根竹拐杖支撑着自己单薄的身体,战战兢兢地走到了外婆的身边:“别争了,我们问心无愧!”

外婆扶住我的祖祖,小声地说道:“这些都是治病的医书,也都是古圣先贤们的心血。”

祖祖挺了挺腰,苦苦地一笑:“让他们拿去烧了也好,我走的时候也能轻松点。”

“爸!

你看你,又张口乱说!”

祖祖叹了一口长气,又佝偻着身子说:“生死有命,夫何它求?”

这时,我看到小孃的男朋友祁叔叔走进来,开口就问:“小杨,你带人到这里做什么?”

“祁队长,我们在加班,好几个工友都拉肚子了!”

“你在这里扯什么闲篇?

还不快走!”

小工头使劲地点头,让手下把地上的书都拣到了木匾上,一起抬起了!

外婆说:“爸,我们扶你回屋!”

祖祖红着一张脸,喃喃地说道:“算了吧!

我哪里还有自己的屋哟!”

也许是悲从中来,也许是强撑的身体突然就垮了,祖祖身体一晃就仰面倒在了地上,后脑首接磕到了石阶的凌角上,流出了一股鲜红的血。

“爸!

爸!”

我的祖祖就这么撒手走了,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