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从瓦当缝隙漏进来,落在老人颤抖的刻刀上,把紫檀木料染成金黄。
"故宫的倦勤斋修复项目..."她将合同放在刨花堆上,工具箱里雷氏测绘仪的红外线扫过父亲佝偻的脊背,"需要七十六种传统榫卯结构。
"林老匠人的刻刀突然在回纹处崩出缺口。
中风后遗症让他的右手像被风吹皱的池水,那些曾雕出万福纹的指节,此刻连墨斗线都弹不直。
"让机械组做仿古构件吧。
"文创园派来的经理踩着满地木屑,"3D雕刻机三天能完成你们三个月的活。
"林疏桐捡起滚到神龛下的墨斗,乌木表面还留着幼时摔出的裂痕。
她突然转动线轮,浸满辰砂的棉线"啪"地弹在椴木板上,一道笔直的红痕刺破尘埃。
春雷震响时,十二位银发匠人聚集在长满青苔的天井里。
陈师傅的蜈蚣梯还架在梁柱上,他正用鲁班尺丈量金丝楠木:"料差三厘,顶心柱承不住藻井。
"林疏桐在材料市场碰了七次壁。
所有阴沉木供应商都露出为难的笑:"赵老板包圆了,说是要做文创手串。
"她看着手机上机械构件报价单,故宫要求的传统工艺成本是工业复刻的八倍。
美院实习生夏小满就是在此时撞进工坊的。
她怀里的AR建模仪差点打翻生漆桶:"林老师,我用数字复原了垂花门消失的七层透雕!
"当夜,林疏桐在父亲床前拼合两块残木。
断裂的鱼鳔胶在蒸汽里软化,古老的燕尾榫依然严丝合缝。
月光淌过《营造法式》泛黄的插图,她突然用鲁班尺压住设计图:"我们做可拆卸的活结构。
"梅雨季来得又急又凶。
林疏桐望着泡在水中的木料,终于明白供应商为何扣着阴沉木不放——赵老板的机械工坊正在下游架设龙骨车。
"水力驱动雕刻机,够聪明吧?
"赵老板抚摸着数控面板,"你们的斗拱样品,我拆解完就能批量生产。
"夏小满的无人机拍到惊人画面:机械组用化学药剂做旧木材,激光雕刻的万字纹在显微镜下露出焦痕。
更糟的是故宫验收组突然提前到访,而工坊的核心构件竟出现虫蛀孔洞。
林疏桐在暴雨中冲向原料仓库。
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