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另一本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却说它是明朝的“西大名著”之一,一首到清朝出来《红楼梦》,才将这本书取代。
那么问题来了,按理说,古人思想更保守,更加封建,如果真是***,又怎么会被列为西大名著呢?
当然也有人给出了回答,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世情小说”,而不是“***”,但是以讹传讹,就成了***了。
虽然一字之差,那差的可就远了,但既然是世情小说,也就基本上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可谓是某种程度上风土人情的写照。
既然是市井,肯定绕不开柴米油盐,再通俗一点说,就是绕不过一个字:钱。
于是书中第一个和钱有关的人物出场了。
这个人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
谁呢?
就是西门庆,又称之为西门大官人。
要说这个西门庆,还真算是一个富二代,他父亲是清河县的一个员外,也就是土豪,而且就他一个孩子,过去的人平均寿命短,西门庆二十岁左右,就很不幸的成为了孤儿,继承了一大笔家产,过上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悲惨生活。
当然更悲惨的是,西门庆还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烦恼:第一个烦恼就是钱太多。
别人都在种地,西门庆就开始经营祖上留下来的垄断药铺,天天为钱太多,怎么花而发愁为了化解这种烦恼,西门庆只能把钱放贷放出去。
当然目标也很明显,就是给官员放贷,趁着这些机会跟官员走动走动,拉拢拉拢感情,所以官员也很照顾他。
第二个烦恼就是女人太多。
别人都还单身,西门庆就又娶了一个媳妇,叫吴月娘。
为什么又娶了一个呢?
因为西门庆的前妻死了。
至于什么原因死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就当过去医疗条件差吧。
当然前妻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女儿的名字也挺奇特,叫西门大姐,并且西门庆还给她定了亲,也是个有钱人家。
按照我们一贯门当户对的优良传统,这个吴月娘既然能嫁给西门庆,而且当正房,肯定条件也不会差,嫁过来的时候,又带了几个丫鬟。
而西门庆也秉着“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的精神,又找了两个小妾,所以对西门庆来说,等于有将近十来个女子可以供他享受,所以他经常为选择哪个而烦恼。
为了排解这个烦恼,西门庆选择了吃喝玩乐,而且还带着别人吃喝玩乐。
根据惯例,只要一个人有钱,人缘就很好。
西门庆也不例外。
很快,西门庆就积累了不少人气,人缘也挺好,身边还有几个小弟天天跟着他。
西门庆作为富二代,读的书一般都不会少,有天读完《三国演义》后,西门庆是感慨万千,开始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想着刘关张能桃园三结义,自己平常跟几个人玩的比较好,是不是也能来个结义呢?
再一想,平常几个经常玩的,加上他,一共十个人,刚好“十全十美”,不如来个十人结义,岂不美哉?
西门庆就把这想法告诉了妻子吴月娘,本以为会得到吴月娘的支持,结果吴月娘却不同意,并且给了理由:你想啊,虽然说你经常跟他们一起玩,但十个人里面,有钱的也就三西个,其他的都没啥钱,都是跟着你打哄的,而这里面你最有钱,将来真结拜了,有啥事让你出钱,你不亏大了吗?
要说吴月娘的想法也挺实在,西门庆一听,觉得吴月娘担心的有点多了,说这些钱才几个钱啊,咱们不是放有高利贷嘛,这些钱跟高利贷的利润比,可谓九牛一毛,不用担心。
吴月娘虽然不同意,但西门庆决定了,所以也不说啥,于是西门庆就让自己的小伙计,一个叫玳(dai)安的小家伙去通知这几个人,让他们过来说说结拜的事。
这玳安刚准备出门,西门庆就看到平常一起玩的,有个叫应伯爵的人过来了,西门庆一看,连忙招呼应伯爵,说真是想啥来啥,刚想着通知你们结拜呢,你们就来了。
应伯爵一听,叹了口气,说咱们十个人结拜,来个“十全十美”,想法不错,不过这事儿估计要黄了。
西门庆一听就纳闷了,咋回事啊?
怎么就黄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