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速溶咖啡与散热硅脂混合的焦糊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中央空调单调的嗡嗡声和键盘敲击声交织,像一首让人愈发烦躁的噪音交响曲,在他视网膜上投射出蜂群般的噪点,让他本就疲惫不堪的双眼愈发酸涩,仿佛被砂纸轻轻摩擦着。
工位隔断上贴着一座褪色的便利贴金字塔,顶端那张红笔写着:“内存泄漏!
优先级:致命”。
三天前,他在下面补上一句博尔赫斯的诗:“我用过的手杖无不最终化作蛇形”。
此刻,这句诗被项目经理油腻的手指反复摩挲,好像那是能让项目起死回生的神秘咒语。
“明远,算法逻辑图。”
隔板后探出一个熬夜熬得菜青色的脑袋,领口的外卖油渍结成黄褐色的污渍,散发着一股酸腐的气味。
“甲方要求明天demo必须支持千万级并发。”
项目经理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像一把尖锐的刀,直直划开了顾明远脆弱的神经防线。
顾明远喉咙滚动,咽下一口铁锈味,这是连续36小时沉默的后遗症。
他的喉咙干渴得要冒烟,每吞咽一下都伴随着一阵刺痛。
他忽然注意到显示屏边框积灰里嵌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边缘卷曲如损坏的二进制代码。
这个发现让他胃部猛地抽搐起来,上次看见这种叶片是三年前在安定医院的花坛。
那时的他,被焦虑和失眠折磨得不成人形,在医院的花园里漫无目的地游荡,偶然间被这金黄的银杏叶吸引,它的美丽与周围的压抑格格不入,却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漫长而煎熬的36小时里,顾明远陷入了技术困境的深渊。
为了完成“智慧社区”项目,他在巨大的压力下,竟将契诃夫小说《苦恼》改写为压力测试脚本。
他把小说中车夫姚纳无处诉说的苦恼,转化为代码中的数据压力,让程序在不断的循环中模拟现实中的复杂情况。
他仔细地分析着小说中的每一个情节,将人物的情感和矛盾转化为代码中的逻辑判断,试图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项目中的难题。
每一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