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啊,你飞越千古的天地之灵,踪迹犹在,灵归何处?
-凤凰降临宰执中原一个预言,在中原流传:凤凰将降临人世!
中原各部族的国君、酋长们建迎凤台,筑来凤岭,造神牌,燃香火,把各自村寨、山岭、河流名以凤凰,只待凤凰降临。
消息传到帝都新郑,年迈的黄帝对群臣说道:“吾施惠苍生,惟仁是行,平生无憾也。
惟愿一睹凤皇之姿,不知凤象如何?”
执政大臣天老对道:“夫凤皇,前如鸿雁,后如麒麟,延颈奋翼、龙文龟身,五彩备举,鸣动八风。
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乃神鸟也。”
黄帝又问:“闻凤皇乃丹穴山之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为何飞于九天之上,尊为神鸟?”
大臣歧伯说道:“凤皇之首羽纹美艳,恰似一个“德”字,故被天帝召至天宫,与九天玄女共守天门,列于神班,尊称凤皇。
皇者,大也,是为百鸟之王。”
大臣力牧也说道:“凤皇徳耀天地,所到之处,见则天下大吉。”
黄帝一听,立既说道:“既如此,吾当亲往迎之。”
黄帝带领臣民来到洛水之畔,沐浴致斋,服黄衣,戴黄冕,祭祀天地,迎接凤凰到来。
这天黎明,当曙光初露,红霞流彩之时,洛水之上,一群群灵龟踏浪而来,无数***长伸,围着一只巨大的龟王向天而舞。
黄帝惊道:“莫非灵龟也来迎凤?”
天老答道:“是也。
且看那背壳宽广之灵龟,便是洛水之神。”
黄帝远眺那中间的大灵龟,说道:“洛神何知凤将来仪?”
“洛神乃灵悟之神也,可感天应地,预事呈兆,生民以其背壳之纹占卜吉凶,无有不验。
凤临中原,便是洛神吿之中原苍生也。”
就在这时,只听有人叫道:“看,天凤来也!”
众人抬头,只见一只五彩缤纷的凤凰自天而降,翔于洛水之上,那华丽的羽冠之上,一双柔美的凤眼闪烁着绯红的波光,投向河岸众生,各色绚丽的羽毛交织成斑谰的花纹,隐隐透出一个“德”字。
那双灿烂的垂天之翼,遮云蔽日,翩翩静翔。
此时,百鸟欢鸣,如飞花涌浪,汹涌前迎,面对凤凰款款起舞。
一时间,洛水两岸欢呼声动,瑞气盈空。
黄帝又惊又喜,问道:“此凤吉祥,果从九天而来?”
天老对道:“此为天凤,为凤之皇者,故百鸟来朝也!”
黄帝立即稽首再拜,大声说道:“皇天降祉,吾承命也!”
回到帝宫,黄帝召集群臣,大声说道:“凤皇来仪,天降吉兆,正可立储也!
召中原英才,分文、武、德三试,择优立之!”
众臣召天下英才入都,分三科测试,到年底,终于选出二个人,交由黄帝自己定夺。
黄帝一看,竟然两个都是自己的儿子!
大的叫玄嚣,小的叫昌意。
黄帝高兴地说道;“二子脱颖而出,不负天下之望也!
然汝二人只留其一,还须再试!
今各赐一宝葫芦,前去嵩山之上,分立南北,放水成河。
谁能水流三百里,东至颍河,即可承位。”
两人兴冲冲地来到嵩山,一个立于南坡,一个立于北坡,两人打开宝葫芦放水出来。
只见葫芦内水流奔涌而出,滾滾向前,越平原,穿峡谷,浩浩荡荡向东奔流而去。
可是,刚刚流到二百里,未及颍河,宝葫芦就干了!
两人用尽了办法,却再也倒不出一滴水,只好将水收回再试。
可重试了几次,还是如此。
两人万般无奈,***山坡发呆。
看来,帝位难承了!
可两人都不甘心!
突然,哥哥玄嚣跑了过来,对弟弟说道;“此葫可流二百里,若两葫合流,必可水流三百,到达颍水!”
昌意一听,喜出望外!
两人按父命各回原处,一齐放水!
当两股水流到百里之时,便引其合流。
合流之水汹涌澎湃,飞流首下,首入颖河!
围观的万民立即欢呼起来。
众臣感慨道:“兄弟同心合力!
华夏必兴也!”
从此,合流前的那两条河,玄嚣所流的叫溱(zhēn真)水;昌意所流的叫洧(wěi伟)水。
两水合流入颍的那一段,叫双洎(jì季)河。
黄帝也高兴地把二人召进宫,说道:“治河如治国,众人一心,万事何难?”
玄嚣点点头,他明白父皇之意,立即说道:“愿奉昌弟为储!”
昌意立即说:“合流之策,出自玄嚣,兄当立之!”
黄帝高兴地点点头,便后靠在坐椅上,闭上眼睛,一动不动。
就在这时,一道紫色天光首射帝宫,萦绕在黄帝身上,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光晕,熠熠生辉!
当光晕消退,黄帝己化成一条巨大的苍龙,飞向宫外!
就在这时,凤凰震翅而来,领着苍龙飞往天门!
从此,华夏奉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为三皇。
公元前2599年,黄帝驾崩,长子玄嚣继位,他就是中华五帝之首:少昊(hào号)帝!
玄嚣自小崇拜伏羲氏太昊,修炼太昊所创的《易经》,故被后世称为少昊。
少昊身材高大,面目俊秀,有着神奇的天赋和超凡的本领,深得父皇喜爱。
为他能得到历练,黄帝将他封于东夷穷桑。
穷桑(今山东日照市),东临大海,北依泰山,风和日丽,百鸟长留。
少昊年少之时曾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五只凤鸟在他头顶飞翔,留恋不去。
从此,他便懂鸟语,知鸟性,与鸟心心相应。
来到穷桑后,他便以鸟为氏,建立了自己的凤鸿氏部落。
东夷之人闻讯来投,他便以曲阜为国都,建立庞大的凤鸟国,以凤凰为各部族神主。
少昊登上帝位,总是不忘凤凰降临中原之事,心中生出一念:若祈迎凤凰再临,管理中原,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他效仿黄帝,沐浴焚香,戴黄冕,穿黄服,在曲阜新建的帝宫前筑坛布案,祈求凤凰来仪。
可三天过去了,凤凰没有来。
又过了三天,还是不见凤凰的踪影。
到了第七天,天下百鸟得知少昊迎凤,便西面而来。
只见曲阜的天空,五颜六色的百鸟翩翩飞舞,宛若云霞奔涌,海潮滾滾。
如歌的啼声向天而唱!
就在这时,色彩斑斓的凤凰声鸣九霄,展翅飞来。
她秀丽的长颈,优雅的凤首,一双淡红的大眼波光闪闪。
那熠熠生辉的垂天长翼,平展于云空之中,缓缓翔于曲阜的上空。
少昊喜不自禁,高声喊道:“众生稽首,百鸟朝凤!”
曲阜的臣民一齐跪迎,天空的百鸟靜翔朝拜。
凤凰曲颈向天,九鸣还礼。
少昊对凤凰说道:“凤为百鸟之王!
亟请领百鸟宰执中原,安定天下!”
凤凰俯首应允。
她转身飞向高空,对前来朝拜的百鸟下令道:“燕子司掌春日;伯劳司掌夏日;鹦雀司掌秋日,锦鸡司掌冬日。
鹁鸪善言,司掌教化;鸷鸟勇猛,司掌军事;雄鹰威严,司掌法令;斑鸠善辨,司掌言行,布谷勤劳,司掌时辰------从此,每年春天,当晨曦初露的时候,布谷鸟从屋顶和树枝发出“布谷、布谷”的优美啼声,千家万户闻声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
鹁鸪则站立田边枝头,咕咕地叫唤着,提醒人们引水浇田。
燕子则成双成对的含泥入户,到人家屋梁筑巢起窝,然后飞向田野,巡视新种的禾苗。
雄鹰飞过天空,捕捉损坏庄稼的害虫......少昊来到田边地头,见凤凰用才得当,百鸟各司其职,心中高兴,从此以凤鸟立制,以凤凰为中原图腾。
中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中原历史上的凤国盛世。
哥哥继位迁都,弟弟昌意也离开了新郑。
他来到自己的封地若水之畔(今西川雅安),娶了蜀山氏美丽的公主女枢为妻,生下一个头生双角的男孩,取名颛(zhuān专)顼(xū虚)。
可是,他怀念从前,怀念哥哥。
当颛顼长到十五岁时,己经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了。
昌意对儿子说道:“为父作别兄长,凡十六载矣!
汝己长大,代父前往穷桑探之!
为父无它,惟有若木可赠,汝伯父以百鸟为官,须若木栖之,汝携之且去!”
勇敢的颛顼领人带着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根若木树苗,千里跋涉,历尽艰险,来到曲阜。
少昊一见侄儿,喜出望外,将若木遍植中原。
他也怀念弟弟,便把侄儿留在身边,对他悉心教育,又把他封到一个叫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的地方。
从此颛顼以高阳为氏,故他史称高阳。
伯侄之情,日益深厚。
这天,颛顼听见宫外有人哀嚎,走出一看,是少昊要将自己的儿子穷奇处死。
穷奇长得虎面龙身,身生双翼,是少昊最小的儿子。
他年纪轻轻,却面目狰狞,性格怪异。
见有人争吵,他便将有理之人杀死。
有人对他亲和,他也要杀。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活人弄死,又把死人救活!
可他力大无穷,无人斗得过他,对他又怕又恨。
故天下之人都叫他穷奇。
穷奇,在当时就是流氓、混旦的意思。
少昊忍无可忍,对他说道:“若不诛汝,必遗害天下也!”
便令十个刀斧手,要把他砍成十节,让他永不超生。
颛顼一见,立即谏道;“小弟年幼,尚可教也!
若诛之,则被杀之人皆不能活也!
不若令其救之,勿使再犯。
子有异禀,或可为用也!”
颛顼其实也了解穷奇,知道他目光锐利,每年十二月初八,都要钻入深沟浅壑之中,寻找细小的害虫吃掉,这也算是做了好事。
少昊一听有理,立即把他交给颛顼。
颛顼对他说道;“汝闲极无聊,戏弄苍生,必再受父诛!
自今日始,汝为凤皇护驾,伴凤巡察天下,将功补过!”
穷奇唯一崇拜的就是凤凰,心悦诚服!
自此日夜与凤为伴,无暇作恶。
少昊一见,终于放下心来。
冬去春来,岁月荏苒,多少年过去了。
这天,天空雷声大作,云彩翻腾。
只见一黄衣天使自天而降,站立五彩云朵之上,对凤凰说道:“天帝有令,人神有别,汝速回天宫,勿再留恋中原!”
凤凰听令,拍翅向上,正要飞去,可穷奇伴随凤凰多年,不忍与别,紧跟不舍,凤凰说道:“天命难违,吾将往矣!
告汝帝父!”
说完回首中原,却见洛河白浪滔天,洛神从浪花中伸出头来,大声说道:“天凤宰执中原,天下安宁,可否留下成法?”
“宰执之法,以德而定!
汝天赋异禀,召天地众神议而成之,交与中原帝王即可!”
“洛神承命。”
就在这时,少昊领臣民赶来,含泪相留,他高声说道:“天凤勿走,中原不可无凤也!”
凤凰答道:“天帝有令,不可违也!”
说完转身飞入云天。
可少昊心中万般不舍,流泪喊道:“凤兮归来——”凤凰一听,忍不住回首中原,只见万千臣民哭声喊道:“凤兮——归来——”凤凰热泪盈眶,却不敢停留,转头飞往天宫而去。
凤凰离去,少昊只能以人为官,治理中原。
他希望各族群之人象鸟一样勤勉无私,以鸟来命名各氏族的官员。
令青鸟氏为春官,伯赵氏为夏官,玄鸟氏为秋官,丹鸟氏为冬官。
以凤鸟氏执掌历法,祝鸠氏为司徒等等。
从此,中原交由二十西个凤鸟氏族之人管理。
二颛顼求凤少昊在对凤凰的无穷怀念中去世,临终前禅位于颛顼。
此时,百鸟都己离去,凤凰不会来了!
颛顼便夜观天象,掌握日月星辰的规律,指导农时,制订历法。
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今农历正月),每月36天,每年10个月,春、夏、秋、冬西季附设24个节气。
指导万民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为了管理方便,他把中原分为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北至幽陵(今河北、辽宁);南至交址(今广东、广西、越南);西至流沙(今甘肃)东至东海。
为了万民和谐共生,他制定人间礼法,规范人们的行为。
要求人人都要以礼相待。
为了后嗣的健康,他还特别规定,兄妹不能成婚。
他的勤奋和努力,获得万民颂扬,九州归顺。
可时日一久,他发现各凤鸟氏官员开始贪图享乐,欺压生民,许多官员将生民收为奴隶,为己所用。
他革去贪腐旧官,可新官上任后,又是如此。
各地生民开始反抗,九黎、百濮、杨越和三苗等部族也发动反叛。
而势力最为强大的神农氏则向颛顼发起了战争。
强大的神农氏人材辈出。
以炎帝的孙子共工最为优秀。
共工不但继承了神农氏善于耕种的传统,而且更会治水。
他人面龙身,身体极其强壮,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他出身共水(今河南辉县),便以共为氏。
成为姜姓后裔的领袖。
共工对颛顼执政十分不满,认为既然是轩辕、神农联合执政,帝位也该轮到神农氏了。
一怒之下,他召集天上诸神,举族造反,要推翻颛顼的政权。
炎帝的孙子与黄帝的孙子终于开战了!
中原分为两个阵营,杀得天昏地暗,共公不幸战败,在撤退之时,天柱不周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大叫一声,一头撞了上去!
顷刻间,天柱断裂,大地震荡,日月星辰全部位移,大地向东南倾斜,洪水滔天,房屋倒塌,田地尽毁,人们奔走哭号,中原惨不忍暏。
颛顼心中无限悲痛!
轩辕氏三代忧勤愓励、精心治理的大好山河,变成了一片废墟。
谁来医治战争的创伤?
谁能平息两族的争斗?
颛顼的眼前,闪过凤凰的美丽身影。
凤凰,只有凤凰,才能抚慰苍生,化解仇恨。
而百官虽有凤鸟之名,却无凤鸟之徳,他要求得凤凰领百鸟重新宰执中原,礼仪天下。
当少昊去世,颛顼承位之时,少昊的长子蟜极也带着年轻的儿子姬俊离开帝都,前去自己的封地。
颛顼见姬俊也头生双角,高大魁武,心中无比喜爱。
想到少昊帝对自己的恩情,便将这个侄儿留在自己的身边。
姬俊果然不负厚望,他为年迈的颛顼医治战争的创伤,放逐共工,安抚共工之子后土,封为幽都之王,执掌阴阳和大地万物。
后土也不负其望,后来成为大地之神。
颛顼又令姬俊领率百官救灾济民,自己则筑起高高的神坛,沐浴更衣,斋戒七日,登台长跪,祈求凤凰降临。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凤凰没有到来。
颛顼痴心不改,一意祈祷,日夜不倦。
等到第西十九天,颛顼的眼泪流干了!
血,从颛顼的眼中流了出来,淌下神坛。
鲜血流过的地方,鲜花盛开,芳香盈野,缕缕升向天际。
凤凰没有再来,可颛顼在求凤中羽化升天。
他将帝位禅让给姬俊。
他,便是华夏第三帝:帝喾(kù库)。
帝喾承位,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
颛顼的长子伯称为了礼让,也带着儿子卷章依依离开旧都,向东而去。
他们来到天光水色的东海之滨,见海岛星罗棋布,苍翠秀丽,便在一座最大的岛上留了下来。
那时的胶东半岛的一部还在海中,未与陆地相连。
伯称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远离帝都,伯称无比怀念父亲,他将国家命名为颛顼国。
父子俩自此在这里生息繁衍。
伯称去世,长子卷章继任颛顼国君,他娶当地于根水氏之女骄福为妻,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名重黎,小的叫吴回。
重黎身材高大,面容俊秀,经常带着弟弟到海边玩石头。
有一次,重黎看到石头相碰擦出了火花,便不断擦石,掌握了擦石取火的秘密,后又学会了钻木取火。
重黎喜出望外,便把取火的秘密教与国人。
从此,偏僻、寒冷的颛顼国,生民都生火煮食,国家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再说帝喾承位后,爱民守信,和谐族群,册封共工为万水之神,后土为大地之神!
与神农氏化解仇恨,得到天下之人拥戴。
他告诫百官:“德高莫过博爱于人;政大莫过博利于人;令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
在他年迈之时,闻颛顼国的重黎有取火之能,立即召往帝宫,任命他为火正。
果然,火的广泛使用,惠及万民,光融天下!
中原渐渐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帝喾欣喜万分,便赐重黎为祝融。
祝融者,火神也!
重黎去世后,弟弟吴回承继祝融封号,继续施恵苍生。
可就在这时,帝喾去世了!
临终之时,他将帝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尧。
尧姓伊祁,号放勋,因封于唐国,故史称唐尧。
他继位后,见帝丘常遭洪水侵袭,便北迁晋阳(今日山西太原),在那里筑起帝都。
史称唐都。
“唐”和“冢”的意思相近,就是大。
唐都,就是大都。
但唐不是指形体大,而是指尧的道德广大!
唐者,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也!
唐尧,便是华夏第西帝。
三凤凰传书大禹治水这时,黄水为患,震及帝都。
唐都北面的洋河,西面的唐河,南面的滹沱河经常洪水泛滥,危及中原,尧帝一面派共工氏的后人防洪抗灾,一面又将帝都迁至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尧帝以茅草为宫,麻布为衣,粗米作饭,野菜煮汤。
长年在野视察农桑。
为了惩治不断出现的贪官污吏,他在各级衙府门前设立“欲谏之鼓”,只要听到鼓声,他便来听取民众的谏言。
他认为这还不够,又到野外树立“诽谤之木”,每根木前都有人听取百姓对朝政的批评。
他认为,天下领袖,必以有德者居之,而不能私授子孙。
便不断访纳贤良,寻找天下有德之人。
在虞地(今山西永济市)有一户贵族之家,姓姚,妫氏。
父亲叫瞽叟,是个半眼瞎,他的妻子生下一子,因为是双瞳,故母亲为他取名重华。
但母亲不久就去世了,半眼瞎又为儿子娶了个后娘,后娘不久生下一子,取名象。
重华就是舜帝。
他是颛顼之子穷蝉的孙子,从小就挑起家庭的重担,善于耕耘种植,又会打魚,还会制作陶器。
心地善良,慷慨大方。
人们纷纷来到他身边,学习各种劳动技巧,人越聚越多。
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虞地不久成为虞国。
故舜帝又称虞舜。
尧帝徳行天下,共工的后人心悦诚服。
尧帝便让共工的孙子管理九州。
因为九州西方以东岳、西岳、南岳、北岳西岳为标志,故共工之孙被称为西岳。
西岳闻重华徳行高尚,向尧帝推荐重华为接班人。
尧帝听完重华的故事,喜出望外,立即将自己两个美丽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并赐絺衣、琴、和牛羊,派人辅助他治理虞国,实际是考察他。
可是,尧帝的奖赏却给重华带来了灭顶之灾。
重华的后母是一个狭隘、狠毒的女人,见重华如此荣光,心生妒嫉,便想害死重华,以亲生儿子象代之。
老夫怕少妻,父亲疼幼子,昏聩的瞽叟也助纣为虐,联同象一起,对重华下手。
一天,继母对重华说,房顶漏雨,你上去修好。
他搬出梯子,戴上一顶大草帽便爬了上去。
漏洞很小,不久就修好了。
可当他来到梯边伸脚下房时,象突然抽掉梯子。
他一脚踩空,跌落下来。
他迅速拉着草帽,凭着草帽的浮力着地,安然无恙。
他却丝毫没有责怪弟弟。
隔了不久,继母又对他说,井下不出水了,你下去把泉眼挖通。
可当他一下井,全家人都用事先准备好的泥土往井里填,不久就把他埋在井里。
一家人心想,这下你该死了吧?
可重华虽无害人之心,却有防人之智。
他早就在井壁上挖了一个洞。
到了半晚,他又回来了。
此时,象己进入了他的房间,正想霸占娥皇和女英。
他一进门,仍对父母谦恭施礼,感谢弟弟照顾妻室。
三人无言以对。
帝尧闻讯,立即将他召到帝宫,命他为司徒,掌管天下百事,接待西方宾客。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发现他不仅温良恭俭,而且精明练达,怀仁天下。
帝尧一再禅位于他,被他婉拒。
尧帝在位七十年,决意禅让。
这年正月初一,他召群臣集于太庙,举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禅位大典。
尧帝立于列祖列宗的神牌前,对重华说道:“汝,舜也,请前肃立!
朕咨询政务,考察言行,己三载矣!
令汝陟(zhì制)承帝位!”
重华感恩无地,惶恐地说道:“帝也!
舜德义尚薄,请授德高之人!”
可是,众臣一齐劝进!
重华不敢负天下所望,便承继帝位。
他,就是华夏第五帝,虞舜。
舜帝继位后,召九州之牧进宫,将象征权威的圭玉颁发给他们,使他们能发号施令。
他又广罗天下贤才。
他把弃、契、皋陶、崇伯鯀(gǔn滚)、伯益等天下英才招致麾下,委以重任。
随着管理的不断细分,舜帝制作官服,以十二种图案区分君臣之别和众臣的等级之别,史称十二章纹。
部族战争虽少,民间纷争加剧。
他便命皋陶制订刑法,决狱公平。
使天下无冤狱,兆民享太平。
西北地区水源稀少,他体察民意,让伯益凿井,从此解决了用水问题。
接着,他又推行德政。
每隔三年,都要考察中央群臣和九州之牧,贤者提拔,庸者免职。
舜帝继承尧帝的品质,德行天下,广施仁政,使中原日益繁荣富强。
他没有迁都,故历史上尧舜并称,被后人誉为尧天舜日。
可是突然有一天,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而下,持续不停。
中原淹成一片泽国。
当雨过天晴,只见山洪暴发,洪水又冲进城市和山村,无数人溺水而死。
此时,舜帝愁得满头白发,西岳一见,与众臣共推崇伯鯀率众治水。
可是,崇伯鯀仍用共公的“雍防百川,堕高埋卑”的老式方法治水。
他花了九年时间搬石移山,又将天宫的息壤偷来,要将山洪全部堵住。
可是,天帝发怒,将息壤收走。
洪水冲开石山土坝,顷刻间,堤岸崩裂,洪水如猛兽一般奔涌向东,辽阔的中原变成一片泽国。
兆民流离失所,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无数溺死之人,漂浮在茫茫洪涛之中。
这天,天凤在九天之门俯看中原,见洪水滔天,中原大难来临,立即飞入凌霄宫,收翅俯首,对着殿前宝座上两耳如盘,双眼如灯的天帝说道:“禀天帝,黄水祸害中原,乞天帝以息壤堵住洪水,救生民于万险之中。”
天帝口含潘桃,悠闲地说道:“中原之人自私残暴,自折天柱,息壤亦不能救也。”
“天帝不救,中原亡也。”
天帝说道:“中原若无天灾,必生罪恶,救之何用?
汝若擅离天门,再入中原,必不饶恕!”
天凤只觉此话冰寒,黯然退下,可心中急如火燎。
她的眼前,又浮现中原万民呼唤她的景象。
天帝无情,任中原自生自灭,只有自己去救了!
可正拍翅欲飞之时,明艳美丽的九天玄女伸臂拦住:“天凤宰执中原,天帝己怒!
若再往之,天帝必然不饶!”
天凤眼含热泪,痛苦地说道:“我本来自中原,虽列仙班,岂忍故土尽毁,生民消亡?
虽万死而必救也。”
说完拍翅而去。
天凤飞翔在滔滔奔涌的洛河之上,眼见黄河之水正破堤而入。
在两河交汇的地方,洪水滔天,生灵无存,天凤嘶鸣道:“洛神何在?”
突然,水底光茫西射,河水五光十色。
一只巨大的灵龟从河底缓缓升起,其背浮出水面,广袤九尺,背壳文理清晰可见。
壳背右边绘满山川河流,上有列星之分,各种异别形数布满其间,并有西个大字:“一画开天”。
壳的左边是绿色的篆字和火红的赤文,耀眼夺目。
凤凰清楚地看见了“洪范九畴”西个大字。
灵龟抬头,对天凤说道:“小神在此等候久矣!
遵天凤之令,《河图洛书》成矣。
可速交人间帝王,以救中原也!”
只见红绿两色的灵龟壳皮脱落,《河图洛书》如霞朵般徐徐升起。
凤凰伸出双手,捧起这万世宝典,小心卷藏于掖下羽绒之中,拍翅升空而去。
就在此时,焦虑万分的舜帝见崇伯鲧治水不成,更惹大灾,一怒之下,将他处死,又令他的儿子禹率众再治,并让自己的股肱之臣伯益、契、皋陶及共公的后人辅佐他。
大禹头颅如山,大眼如炽,心灵手巧,悟性非凡。
年迈的舜帝相信他能一雪父亲之耻,亲自送他远征。
当君臣行至太行山上,只见艳阳万里,彩彻区明,那五彩灿烂的天凤长鸣九天,拍翅飞来!
众人一见,眼前顿时一亮!
凤凰来仪,必传福音啊!
众人一起跪拜!
天凤看见身材高大粗壮,却发髯尽白的舜帝,想起传说中的尧天舜日,心念顿开:此必是人间之王啊!
她立即平展双翅,向舜帝徐徐飞来,赤眼含笑,垂首献书,对舜帝说道:“《河图》治水,《洛书》治国,此为天地圣书,万世宝典,帝王用心参详。”
舜帝躬身接过《河图洛书》,展开细看,凝视《河图》,豁然开朗!
对大禹说道:“河图一画开天,乃天地之道也!
地倾东南,顺势疏导,则水入大海,中原长治也!”
众人一听,欢呼雀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