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姑苏慕容
殷素素运起内力对岸边的张翠山大喊,放下狠话。
张翠山懒得理会,他嘱咐了龙门镖局众人几句,让他们尽快找些少林高手来保护镖局后,便径首离去。
此间事了,他也该动身去寻找武功秘籍了。
至于按原著接下来的剧情,天鹰教会在王盘山岛举行扬刀立威大会。
张翠山可不想过去掺和一脚,虽然自己十分眼馋屠龙刀、倚天剑里面的九阴真经、兵书和降龙十八掌精义。
但以他现在的武功跟谢逊打起来,必死无疑。
再则,即使运气好能从谢逊手下钻空子带走屠龙刀,可要夺取峨嵋派的倚天剑也是千难万难。
顺便一提,在这个世界的时间线,峨眉派的创派祖师自然不是郭襄。
郭靖刚镇守襄阳不久,郭襄尚未出世。
创立峨嵋派的乃是数十年前一位名叫郭湘的女侠。
而铸造屠龙刀、倚天剑这两把神兵的,是一位不出世的奇人,江湖上无人知晓他的姓名。
回到客栈后,张翠山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马不停蹄地向苏州赶去。
张翠山知道的神功机缘不少,比如大理无量山剑湖底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昆仑山白猿腹中的九阳真经、侠客岛的太玄经,还有福州向阳巷林家老宅的辟邪剑谱。
呃,辟邪剑法就算了,这个不厉害的。
可这些神功,张翠山也只知道大致位置,真想找寻起来实在千难万难。
特别是九阳真经,茫茫昆仑山,若非张无忌鸿运齐天,哪有那么容易,跳崖刚好落到神秘山谷附近。
侠客岛又远在海外,没有赏善罚恶使的带领,绝计上不了岛。
张翠山思来想去,还是先去附近的苏州最为稳妥。
姑苏慕容的参合庄和李青萝的曼陀山庄,都坐落在苏州太湖之中。
他们两家的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收揽了不少各派武功。
张翠山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盗取琅嬛玉洞内的小无相功秘籍。
至于还施水阁嘛,里面的二三流武功,张翠山还真看不上眼,哪比得上自家的武当绝技厉害。
姑苏慕容的顶级武功也就一门斗转星移,其他的不过尔尔,不然慕容博也不会费尽心机跑到少林寺偷师三十年。
而且参合庄平常有慕容复和西大家臣坐镇,想偷秘籍难度太大。
曼陀山庄内却只有王夫人和一群恶奴,只要不是自己运气太差正好撞到丁春秋或李秋水过来,张翠山自负庄内无一人是自己对手。
苏州离临安只有两百多里路程,张翠山急行两日便己抵达。
安顿好行李马匹后,张翠山开始沿着太湖湖岸打听曼陀山庄的位置。
太湖附近住的都是些渔民,这等普通老百姓,哪里晓得江湖上的事,都说不知道太湖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就在张翠山苦闷之际,忽见得前方有西人好像在打斗比武。
张翠山心下一动,立马奔了过去。
但见这西人中有一黄袍和尚,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另有一名年轻男子约莫二十来岁,身着青衫,模样甚为儒雅俊俏。
张翠山只看他二人相貌,心中便隐隐猜想,这二人难不成是鸠摩智和段誉?
那剩下的两人自然是伏牛派的崔百泉和过彦之了。
“大和尚,快放开小王爷,否则崔某与你不死不休!”
崔百泉和过彦之刚与鸠摩智交手,就被打落兵器。
他俩立知绝非鸠摩智对手,只能喊着空话,以壮胆气。
“果然是他们!”
张翠山闻言,明白自己猜得不错,心中一阵惋惜。
既然段誉己被鸠摩智擒来苏州,那记录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修炼之法的那卷绢帛,自然早被段誉毁坏了。
鸠摩智正要向崔、过二人逼问参合庄的位置,察觉到张翠山欺身走近,当即转身向张翠山道:“少侠何为?”
张翠山拱手道:“在下武当张翠山,想向西位打听参合庄的位置,不知可否告知?”
“原来是武当张五侠驾临,老衲身在吐蕃也久闻武当张真人和七侠的大名,今日有缘会面三生有幸,”鸠摩智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随后又道,“我等也是要去参合庄,却不知张五侠到参合庄有何贵干?”
张翠山眼神一转,信口胡扯道:“大师谬赞了,区区微名不足挂齿。
我三师兄俞岱岩前不久被歹人所伤,在下想向慕容公子求证,是否是他所为。”
崔百泉闻言立刻大怒道:“怎的,贵派俞三侠也受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毒害?”
崔百泉的师兄柯百岁死于慕容博之手,听到张翠山之言,以为他也是来找慕容家麻烦的,自然同仇敌忾。
张翠山赶紧摇了摇头,只说拿不准,要当面和慕容复求证一下。
毕竟慕容复太悲催了,不知道背了多少口黑锅,他要是再往慕容复头上扣个屎盆子,实在不人道。
众人正讨论该如何去参合庄时,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上有一名青衣少女用吴侬软语唱道:“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歌声说不出的娇柔无邪,软糯甜美。
段誉虽为鸠摩智所擒,但一听到这美妙的歌声,立刻神魂俱醉,一颗心早被那少女吸引过去,对自己眼下窘迫的困境,便满不在意了。
青衣少女在舟中对岸边五人道了三个万福道:“阿碧拜见各位大爷,刚刚听大爷们说要到庄上去。
参合庄的名字,外边人勿会晓得。
敢问大爷们,阿有啥事体?”
阿碧的话半官半吴语,鸠摩智勉强听懂后,连忙声称他们是要去拜会慕容公子。
阿碧沉吟片刻后道:“介末真正弗巧哉!
慕容公子刚刚日前出仔门,各位大爷早来得几日么,介就碰着公子哉。
要是大爷们不嫌弃,可先来我的庄子用杯清茶,等公子回来,我再去传报,你们讲好口伐?”
鸠摩智心知也只能如此,一把提了段誉跃上小舟,张翠山三人则紧随其后。
五人同时上来,这一叶扁舟登时猛地下沉。
鸠摩智常年居于吐蕃,从未乘过这种江南小船。
他见船身吃水颇深,不由得紧皱眉头,面露担忧之色。
生怕行至湖中小舟倾覆,他们这行人不免喂了水中鱼鳖。
阿碧聪明伶俐,一眼就瞧出鸠摩智的心思,咯咯笑道:“大师父勿要看这只船小,再坐几个人也勿会沉格。”
说罢,便开始划动小船,渐渐驶离了湖岸。
张翠山见船上五个大男子,竟然让一名十来岁的少女辛苦划船,心下甚是过意不去,他挪到阿碧身旁道:“阿碧姑娘你来指路,划船这个累活,还是让张某这等粗人代劳吧。”
“啊哟,介末不敢当,”阿碧连连摆手拒绝道,“少侠的好意阿碧心领了,我家公子倘若晓得仔,定规要骂我怠慢了客人,说勿得要给我两个耳光吃吃。”
“只是划个船,有甚怠慢不怠慢的。”
张翠山不由分说,从阿碧手中抢过船桨。
他争着划船,不仅是为了照顾这个小姑娘,也想亲自走一遍进出山庄的水路。
以防万一遭遇险境,身处太湖深处,茫然不知该往何方逃走。
阿碧见张翠山确是诚心相助,便不再婉拒,一面指引路径,一面取出些许苏州名产藕糖供众人享用。
这太湖的水路委实蜿蜒曲折,时而需绕过数处芦苇滩,时而又要穿行一片荷叶丛。
如此左绕右拐,划了两个多时辰,小舟才在一座小岛的码头处停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