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外守护者实验计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叫埃伦,生于遥远神秘的“星渊之境”,那片天地,超脱了常规宇宙的所有认知,堪称天外之天。

在星渊的疆域里,科技的力量被演绎到极致,早己超脱了寻常科幻作品里的想象边际。

超光速航行,让星际间的漫漫距离沦为咫尺之遥;量子重塑技术,像是拥有了创世神的双手,能随心重构物质的原子架构,凭空造物不再是天方夜谭;至于意识转移,更是打破了生死的壁垒,意识剥离肉身,寻得新生宿主,生命仿若无尽,时空的枷锁也随之碎落一地。

我自幼便投身于各类前沿科技的研习当中,穿梭在星渊的科研巨塔与实验基地间。

彼时,星渊之境光芒万丈,高耸入云的能量塔刺破苍穹,源源不断地汲取与转化星际能量;城市悬浮半空,依靠反重力引擎悠然运转;民众的居所由智能纳米材料构建,可随心变换形态、调节温湿度。

但繁华背后,隐忧暗生,资源的枯竭如同慢性毒药,悄然侵蚀着星渊的根基。

星际矿脉接连干涸,能源核心频频告急,赖以生存的珍稀元素几近见底,往昔车水马龙的星际航道,如今也因燃料短缺而冷清不少。

星渊的科研中枢紧急召开了无数次机密会议,一众顶尖学者、科学家齐聚一堂,全息投影交叠闪烁,气氛凝重压抑。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数月之久,最终,一项大胆且极具争议的实验计划敲定——圈养低等文明,借此汲取灵感与资源,探寻生命存续与文明升级的全新可能。

起初,听闻这计划,我的内心满是抵触。

毕竟,同为宇宙生灵,这般行径是否太过霸道、残忍?

但导师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沉思:“埃伦,生存面前,别无选择。

星渊若陨落,无数辉煌科技将湮灭,数十亿子民也会流离失所、走向灭亡。

低等文明尚在懵动探索阶段,我们适度引导、取用,或许能达成双赢。”

怀揣着矛盾与纠结,我踏上了筹备之路。

第一步,便是筛选合适的低等文明。

宇宙浩瀚无垠,隐匿其中的文明多如繁星,可契合实验要求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的科研舰队如银色候鸟,穿梭于各个星系间,凭借超强探测仪搜集情报。

终于,在银河系边缘的一处偏远星域,锁定了目标——一个刚迈入核能时代的星球,名为地球。

相较星渊之境,地球文明宛如蹒跚学步的孩童,科技水平稚嫩,社会架构尚不完善,但生命形式多样,文化多元且极具创造力,蕴藏着无限潜力。

选定地球后,便是搭建隐蔽观测基地。

舰队隐匿于柯伊伯带的小行星背后,利用光学迷彩与能量屏蔽技术,隐匿身形,以防惊扰地球文明。

巨型量子探测器悄然布下,如无形之眼,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地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科技成果、每一种社会思潮。

初期,数据如洪流般涌回基地,让众人惊叹不己。

地球虽科技落后,却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力,音乐、绘画、文学作品饱含炽热情感;他们的社交模式错综复杂,亲情、友情、爱情交织成细密的情感网络,维系着社会运转。

然而,实验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部分激进派成员急于求成,擅自投放干扰信号,致使地球的通讯卫星短暂失灵,引发局部恐慌;还有人暗中窃取地球科研成果,稍加改造便挪为己用,引发了一系列小型科技反噬事故。

这些鲁莽行径遭到科研中枢严厉斥责,实验一度濒临叫停。

我心急如焚,联合数位冷静理智的同事,日夜钻研优化方案。

我们提议建立双向交流通道,在不暴露星渊之境的前提下,巧妙植入灵感,助推地球科技良性发展;同时,制定严格资源取用规则,确保地球生态与文明进程不受致命冲击。

经多番努力,实验重回正轨。

一次偶然契机,我监测到地球科学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遭遇瓶颈,苦思无果。

我心生怜悯,匿名投递了一份关键技术框架,隐匿在量子加密信息流里,悄然送达地球顶尖科研机构。

数月后,地球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欢呼与喜悦透过探测器清晰传来。

那一刻,我心底涌起一丝欣慰,或许这场实验真能达成双赢。

但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地球文明发展速度远超预期,逐渐察觉到异样。

一些敏锐的科学家捕捉到蛛丝马迹,网络上开始流传关于外星势力干预的阴谋论;军事强国加大深空探测力度,卫星频繁扫描柯伊伯带,危险悄然逼近。

与此同时,星渊之境内部也分化出反对阵营,指责实验违背伦理道德,呼吁即刻终止,将地球文明归还自由。

局势愈发复杂,我站在观测窗前,望着那颗蔚蓝星球,眉头紧锁,心中满是迷茫与忧虑。

前路布满荆棘,这场关乎两个文明生死存续、兴衰荣辱的实验,究竟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坚守、力挽狂澜,还是果断放弃、及时止损?

无数念头在脑海中纠缠翻滚,却找不到明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