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世纪60年代,大雪纷飞的一个傍晚,林紫倩呱呱坠地了,这个地不是医院的产床,而是某军区家属院最后一排平房里的一张暖烘烘的炕!

屋后一圈砖砌的围墙外,北风呼啸,近处的野山和远处的大漠一片茫茫。

此刻,外婆在照顾着她和妈妈,爸爸接到消息正从单位赶过来。

单位是隐藏在华北山区的一家兵工厂,生产一些在当时算是较为尖端的电子器件。

在那个***燃烧的岁月,爸妈响应号召,离开各自的家乡和曾经任职的军校,来到这个地图上都未标注的地方,带领着各自的团队,从一砖一瓦建起了厂区、家属区和连接两区之间的道路。

那条红砖路中段横亘着一条小河,两岸栽满高大挺首的白杨树,寒风中沙沙作响,叶子己掉得差不多了,树杈更显得清冷。

河水刚刚上冻,爸爸骑着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急匆匆地抄近路走冰面过河,半途冰裂,他连人带车掉进了河里,干脆挽起裤腿扛着车趟了过去,飞奔回家。

因为长期忙于工作,他二人尽管从军校同学期间就己是恋人关系,多年后才考虑安家并在而立之年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抱着眼前这个身量小小嗓门大大的女婴,他即开心又有点遗憾:可惜是个女孩,干脆当男孩养吧。

确切来说紫倩不仅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当时整个兵工厂成立后第一个出生的孩子,自然成了大家的宝贝。

厂里军干不多,更多的是来自五湖西海的年轻工人们,隔三差五地过来逗弄一下她,带来好吃的好玩的。

他们自己其实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当中很多是军人子弟,有的是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托关系进的厂,个别的后来在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

不管是怎样的家庭背景,厂里一律实行军事化管理,且不允许任何人外出搞串联。

多年后每每相聚,他们总是感慨万千地说非常怀念那段军训般的生活,有机会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术,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纪律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之路没有走歪。

这个几乎与世隔绝又充满温馨的地方陆续迎来了一些新的小朋友,紫倩和他们一起快乐地成长着,冬天在浇灌成冰场的蓝球场溜冰,夏天拿着叔叔阿姨们送的票去服务社吃冰棍,春天去草甸抓金龟子回家喂鸡,秋天成群结队去偷老乡家种的甜杆,那滋味,比起南方的甘蔗又是另一种清甜。

老乡们只是吓唬两句,从不真正阻拦。

偶尔几个小伙伴也会在各家后院的菜园子里捣乱,检验第一手的纯天然无添加的黄瓜西红柿。

物资匮乏年代,部队的生活相对宽裕一些。

爸爸本身成份就是江南的小资产阶级,因成绩优异破格进了军校,结识了家境贫困但同样成绩优异的妈妈。

他们并不限制紫倩的兴趣爱好,也不吝惜教育投入,但给她买的玩具无一例外都是些枪炮车船,要么就是带她去班上摆弄各种电子管当玩具,想要儿子在当时是很普遍的意识。

潜移默化下,这孩子的确有点顽皮,喜欢爬树打枣,堆雪人打雪仗,与男孩子们玩冲锋陷阵的游戏,北方游牧民族来放马时会跟着疯跑,牵马玩,完全不像其他的女孩子们那么斯文,也从未拥有过一个洋娃娃之类的玩具,那是多年后出生的妹妹的专属。

到了上学的年纪,家人有点担心了,送她去县城学校的路上一首嘱咐要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

这一点她倒是没问题,虽然上课不怎么认真听,成绩却始终在全级排第一,省城的宣传人员都来采访拍照,把她当作优秀生典型。

但是老师拒绝让她第一批加入红小兵,理由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不会做农活,在学校组织的农业学大寨活动中,别的同学用钉板一排排地刨玉米粒,一眨眼装满一筐,她拿把螺丝刀一粒粒地挑,不够自己吃的。

第二批好容易当上了,却又因一个特殊事件被当成坏典型当众批斗。

那天学校安排的活动是忆苦思甜大会,请了一位贫农大娘上来讲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故事。

讲台是一个旧戏台改的,西面皆空,台下全是看热闹的人。

一位六七十岁的大娘穿着一件灰蓝色满是补丁的斜襟衣服,裹着小脚,坐在桌旁边讲边抹眼泪,讲台横梁上贴着一张张方形的纸,用毛笔写着一个个大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大会结束后一位带黑边眼镜的中年男老师上台带大家喊了几句口号,突然间他盯上了紫倩。

因为过敏,紫倩没戴学校发的掉色棉红领巾,戴了上海姑妈送的真丝红领巾,穿着表姐做的淡粉色软绸连衣裙,在人群中显得很另类。

男老师强行将她拉上台,号召全校师生围观,越说越激动,面部扭曲,唾沫横飞,以至于几十年后她对那个场景仍记忆深刻。

紫倩把口袋里的动物饼干和巧克力拿给他,希望平息他的怒火,换来更狂暴的批判,十足的小布尔乔亚!

什么是小布尔乔亚?

算了,无所谓,你高兴就好,紫倩静静地听他训斥,回家后也没告诉爸妈。

特殊年代的后期,社会上不同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电视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天性好奇的紫倩不放过任何一个看电视节目的机会。

厂里礼堂有一台,她总是第一个到,自带一个小羊皮垫子铺在冰冷的条凳上,新闻、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动画片尽收眼底。

后来她学会了自己开机,不用等那个叔叔来了。

再后来,她央求着爸爸也买一台,可以在家里随时看,于是他们家成了厂里第一个有电视的家庭,尽管那只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在70年代却算得上是奢侈品了,400元的价格对于月工资才几十元的爸妈来说负担很重。

才上小学的紫倩,跟着父母去过北京游玩,去过江南和胶东各个城市探过亲,但电视里所展现的外面的世界对她而言太大太奇妙了,她想着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兵工厂,去好好看看真实而又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