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愿与师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从小周愿就知道,皇伯伯喜欢他,皇伯母不喜欢他。

所以他总是会躲着皇伯母,但奈何皇伯母总是召他进宫,这样他也只好认栽。

他以为日子就是这样,得过且过便是。

他总归是皇伯的侄子,皇伯母怎样也不能弄死他。

但就是这样的企盼,在他八岁那年,破灭了……中了一箭跳下湍急的河流时,周愿侥幸的想。

万一他就是幸运的活了下来呢?

但当一点点被刺骨的河流吞没,周愿又在想什么呢?

每天病怏怏的哥哥听到他的死讯会不会发病呢?

然而,在他昏睡过去前,他竟然明明白白的感觉到有人抱起了他。

他得救了……那人把他抱回了长安台,国师的地盘。

深秋时节,该是落叶层叠。

但长安台内却仍绿意盎然,真乃奇事也细雨如纱,翠竹林立。

古旧的石阶蜿蜒而上,抬眼望去,竹亭耸立,宁静清幽。

凉亭里,安陵手指按弦取音,琴弦震动,清远的琴声悠扬十里。

一曲毕,安陵抬头看向对面抱着一个浑身湿哒哒的血衣小孩盘膝而坐的黑衣男人。

“哪来的小孩?”

安陵声音淡淡的,仿佛什么都入不了他的心。

“周愿。”

那黑衣男人很是焦灼得道。

周愿?

安陵心下了然,拂袖起身走过去,三根手指搭在周愿的腕脉上。

“快死了。”

安陵收回手,摇了摇头。

“那便救活他!”

黑衣男人说的斩钉截铁。

安陵微微抬眸,“为何要救?”

黑衣男人陡然发怒,瞪视着安陵:“你放屁!

他绝对不能死!”

“给我一个救他的理由。”

黑衣男人感受着怀里孩子越发虚弱的气息,终于是冷静下来,“要周愿死的人是苍泽!”

他很笃定安陵会答应。

安陵定定地看了周愿一会儿,冷笑一声。

就这样,周愿被救活了。

至于那日抱他来长安台的人是谁,周愿没有任何头绪。

“国师为何救我?”

小小的周愿躺在床上,面色惨白,一片凄凉,眼里满是不解。

安陵盘膝坐于床榻前的案几旁,一袭青色的长袍,墨玉般的青丝随意地披散在身后。

周愿这么看着,莫名便想起了自己之前听来的对国师的描述。

闺阁小姐说的“风韵如诗,美貌如花”。

琴仙道的“清隽雅致,不染纤尘”。

太傅评的“风骨清傲,淡然出尘”。

百姓传的“似仙非仙,似妖非妖”。

传言各种各样,各有各的见解。

之前周愿还觉得夸张,现在竟是觉得这些词语用在国师身上,词穷了。

对!

就是感觉不管用什么词语,都描绘不出。

他觉得,国师或许是天上谪仙,下凡历劫来了,不然怎能这般不似凡人?

周愿暗自腹诽,就见安陵开口了:“苍泽要你死,我便要你活。”

周愿呆呆地问:“苍泽是谁?”

要他死的不是皇伯母吗?

怎么会是苍泽?

苍泽是谁?

安陵抬头冷冷的睨了周愿一眼:“你不必知道,你只管活着气死他便是。”

周愿被噎了一下,更好奇了,但到底没问出来。

“国师,我现在好了,可以回家了吗?”

这么久过去,他该赶紧回家报个平安的。

“不必回去了。”

周愿不懂,什么意思,他怎么就不必回家了?

他不免思维有些发散,想到了自己之前看过的话本。

这句话后面都跟着什么来着?

把你的项上人头永远留在这里?

不对!

不对!

周愿内心疯狂摇头!

这般清傲出尘,仙气飘飘的人,肯定不会这样说话。

安陵旁边的一个帅大叔上前一步,脸上挂着一眼假的笑:“国师的意思是,从今往后,你便住在长安台,不用再回秦王府了。”

周愿听了这话,倏的转头去看安陵,还未张嘴,安陵便道。

“你出了长安台的大门,不出三日就得死。”

周愿泄气的躺回床榻。

话虽不好听,但他却明明白白的知道国师说的是真的。

自五年前皇后想尽办法为皇帝诞下唯一一个孩子,朝堂的博弈就没停过。

那几年周愿的日子虽不好过,但到底性命无忧。

真正开始变得朝不保夕,是在两个月前。

周愿挺过了天花,而大皇子却整日病恹恹的。

大批的朝臣再次进言,重提过继一事。

那之后,周愿几次险些去见亲爹,好不容易才活到今天。

而今天,他面前摆着一条能活命的路!

只要留在长安台,谁都不能要他的命!

周愿为什么这么确信呢?

那还得归功于国师的神异事迹。

在大顺朝,国师的地位。

更准确一点说是,安陵的地位十分超然。

从开国到如今,皇帝都非常尊崇国师,将国师的每一句话都视为圭臬。

于是上行下效,整个大顺,不论贩夫走卒,士农工商,老人小孩,对国师都有一种近乎神化的态度。

虽然国师没有实权,但话语权却极重。

几乎到了只要不是离谱到家的事,皇帝无有不信,无有不允的程度。

当然前提是!

这个国师是安陵!

换而言之,之所以会这样。

不是因为安陵是国师,而是因为国师是安陵!

周愿在床上缓了一会,坐到了床边。

有一搭没一搭的思考自己是以什么身份留在的长安台。

客人?

借住?

好像都不太对,难道是国师大人缺个座下小童?

好像也不是不行……安陵看了眼发呆的周愿,微微皱眉,缓缓走到窗边。

便算是留下养着玩解闷了,怎么也算是个有趣的玩具。

窗外的雨意随着微风,徐徐吹进屋子,微凉。

那年,周愿八岁。

为了活着,懵懵懂懂的磕了三个头,将自己送给了国师安陵做徒弟。

那年,安陵不记得多少岁。

为了跟死对头作对,或者还有别的原因,收了周愿做徒弟。

这个决定是好是坏,当下不论,且说很多年后。

安陵再想起来,恨不得捶死当时一时冲动的自己。

而周愿却嘻嘻哈哈,无比庆幸自己当时英明的决定。

即使他当时没有选择的余地,是自己送上门。

但这并不耽误周愿自我感动。

皇帝给周愿举行了隆重且正式的拜师礼。

周愿欢天喜地,皇后银牙咬断。

拜师礼后,当天晚上安陵就不见了人影。

帅大叔,也就是明叔。

他跟周愿说,国师有事,外出一旬。

不过周愿无所谓这些。

师父不在,那他就当这段时间休假好了,正好多看看哥哥。